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董仲舒夭之诸义研究

作 者: 杨鸿源
导 师: 陈晓龙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Yin-Yang five elements original providence theodicy
分类号: B23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秦汉鼎革之际,正值中国历史上最重大变局。汉初士子由“过秦”而“宣汉”,欲为此一变局寻解。“一统”何以可能,其合法性安在。李斯与王绾辩的正是当时的时代问题。随着秦的速亡,项羽恢复列侯,以及汉初的分封与社会动乱,对这一时代问题的解答更是益发急迫。董仲舒采中国传统的天崇拜,并改造春秋公羊学,以回答“一统”之大。他的回答较之先前的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远为深刻且博大,而终成了其时代精神的经典写照。本文从董仲舒庞杂的论著中勾稽出了其天论的逻辑结构和天之诸义间的联系。本文共分为导论,第一、二、三章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论部分以中国天崇拜和汉初大一统社会的形成,导入董仲舒用天的系统诠释人间秩序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并寻出董仲舒从天上秩序的有序性求索人间秩序合法性努力的学统根源。第一章天演,阐明了董仲舒天的本原性意义及宇宙论意义。天元以其本原性,而获得了自明性,天是自因的,万物以天为因,正基于此董仲舒以“元”的范畴为其学说的阿基米德点。由元出发,宇宙形成了天与人两个序列,这两个序列同为阴阳与五行所充实,所推动。生于元,而成于十端,便是宇宙无止息的道演进程。第二章天意。董仲舒立天原是要干涉人的,这种干涉便是种价值的导引,天因其价值属性,而成了天帝。天帝以仁为心而判断人世是非,并继而以遣告为手段引导人世向背。第三章天正。天既有崇高性,人应向往之,又有与人的同构性,人能向往之。人世之政于是由天而得合法性。唯因人世之政系之于天,便有了三统承续,不主于一家私性。而人道与天道由圣王相联通,圣王便是人道这个小序列的元,由此便须屈民以伸君。同时王之合法性源于天,王若失去圣的属性时,便可有另一力量行“汤武革命”来替天行道,即屈君以伸天。此外由天喜阳不喜阴,而在人间秩序中为属阳之德的确立寻得了根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论  7-16
第一章 天演:宇宙之天  16-25
  第一节 元  16-20
  第二节 阴阳与五行  20-25
第二章 天意:宗教之天  25-29
  第一节 仁  25-26
  第二节 遣告  26-29
第三章 天正:政治之天  29-37
  第一节 三统  29-33
  第二节 伸君与屈君  33-35
  第三节 阳德阴刑  35-37
结语  37-39
参考文献  39-41
后记  41

相似论文

  1. 结核分枝杆菌—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R378
  2.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H141
  3. 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TP391.41
  4. 大庆油田萨中区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优化研究,P631.84
  5. 《白虎通义》天道观探析,B234
  6. 董仲舒天人合一中“天”的内涵,B234.5
  7. 荆州学派研究,B234
  8. 王充的生死观研究,B234.8
  9. 《今文尚书》“天命”观研究,B234.99
  10. 《潜夫论》治道思想研究,B234.93
  11. 刘歆经学思想研究,B234
  12. 《论衡》引《易》考论,B234
  13. 王符《潜夫论》贤才思想研究,B234.93
  14.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融合,B234.4
  15. 西汉儒学政治化过程研究,B234
  16. 王充批判思想透视,B234.85
  17. 陆贾思想研究,B234.2
  18. 《淮南子》逻辑思想探赜,B234.4
  19. 论王充的“自然”观,B234.8
  20. 董仲舒天人观及其对汉代社会秩序的影响,B234.5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