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王符《潜夫论》贤才思想研究

作 者: 董秋月
导 师: 方铭
学 校: 北京语言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王符 贤才观 东汉
分类号: B234.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王符东汉中后期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重要代表。千百年来,历代进步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贤达志士对王符非常推崇,将他的许多见解视为资政良鉴,抚世善策。王符对贤才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提出了一整套的人才思想。本文试图全面具体地阐述王符在《潜夫论》中所阐述的贤才思想。本文拟从王符的生平入手,以《潜夫论》为根据详细阐述他的贤才思想以及在整个王符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王符人生遭遇解剖他的贤才思想,通过与王充、崔寔和仲长统等人的观点的比较来探讨王符贤才观的特点。全文拟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王符生平的主要事迹;《潜夫论》的成书情况、主要内容以及流传情况;介绍《潜夫论》的主要内容;论述了王符《潜夫论》中论政的话语方式。为下文阐述王符的贤才思想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讨王符在《潜夫论》中体现出来的贤才思想。这是文章的重点。先是谈了如何认定贤才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贤才,该如何定义“贤才”;论述了贤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国家需要贤才就像人们需要良医一样,王符认为只有重视贤才才能“将至太平”;论述了如何选择、使用和考核贤才的问题,君主在明白贤才的意义之后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措施使用贤才,王符在这块提出且着重阐述了“国以贤兴”的观点,告诉统治者要具备“索贤之心”、“得贤之术”和“用贤之术”。第三部分探讨了王符贤才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他的贤才思想的历史地位。通过与东汉贤才王充、仲长统和崔寔等三人的贤才思想的联系与比较,探讨王符贤才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王符的《潜夫论》并不是东汉唯一论述贤才思想的作品,王充、崔寔和仲长统三人分处于东汉的不同时期,却都针对贤才问题做了论述。他们的观点各有异同,在比较中如何体现王符贤才思想的特点,这些问题都是这部分要解决的。这然后论述王符贤才思想的历史地位,直至今天,他的一些思想内涵还是可以借鉴的。结语部分肯定了王符的贤才观,并为之没有得到重用而遗憾。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王符及《潜夫论》的相关问题考述  6-18
  (一) 王符事迹考辨  6-10
  (二) 《潜夫论》的成书、流传及研究现状  10-13
  (三) 《潜夫论》的主要内容  13-14
  (四) 王符《潜夫论》的话语方式  14-18
二 《潜夫论》的贤才思想  18-37
  (一) 关于贤才的认定  18-20
  (二) 贤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0-23
  (三) 如何选择和使用贤才  23-30
  (四) 如何考核贤才  30-37
三 王符贤才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历史地位  37-53
  (一) 王符与东汉贤才思想的联系与比较  37-45
  (二) 王符贤才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  45-48
  (三) 王符贤才思想的历史地位  48-53
结语  53-54
参考文献  54-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东汉的民间信仰与社会危机,B933
  2. 唐前荀学研究,B222.6
  3. 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的土地买卖和土地契约,K234.2
  4. 两汉布衣入仕研究,K234
  5. 东汉新词研究,H131
  6. 两汉时期汉匈间人口流迁研究,K234
  7. 《论衡》与《潜夫论》之比较研究,I206.2
  8. 东汉外戚文人群体生存状态研究,I206.2
  9. 《潜夫论》治道思想研究,B234.93
  10. 际遇与走向:东汉末年士人的政治分流,K234.2
  11. 东汉西北大族与皇权政治研究,K28
  12. 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新论,K877
  13. 《潜夫论》文献价值研究,K234.2
  14. 东汉外戚政治研究,K234.2
  15. 两汉民本思想述论,K234.1
  16. 王符《潜夫论》政治批判思想研究,K234.2
  17. 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I206.2
  18. 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K234.206
  19. 东汉音乐文学研究,I206.2
  20. 王符的心理学思想研究,B84-09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 > 王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