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浅析环境产权与美国经济

作 者: 黄孝杰
导 师: 麻彦春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世界经济
关键词: 三维经济 环境产权 美国经济
分类号: F1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2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困扰人类发展的两大难题。环境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即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性课题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的环境产权理论较好的解决了经济活动中的“负外部效应”问题,有诸多借鉴意义。本文共包括四部分内容。一、美国环境保护体系设计及环境产权(一)从环境产权概念和特点来理解环境产权的重要性。环境产权具体包括价值性、可分割性、历史延续性、国际性和经济性等五大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产权的界定和支持。(二)美国环境体系介绍美国环境保护体系从环境主体、环保内容、环保技术安排到环保制度选择上都是较全面的,这一体系其实质是一种制度安排,环境保护的核心是产权的明晰化,环境保护效率也在于产权的明晰化。这也是明确环保权利和义务,确定奖惩标准的关键。 <WP=44>二、美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产权制度并重的原因分析(一)美国私有制结构要求有明晰的环境产权制度美国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不仅造就了现存的经济基础,而且形成了强烈的私有意识,因此主观上也需要明晰的产权,其中也包括环境产权。(二)美国人口文化素质决定对环境产权的关切度人口的文化素质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环境保护意识,也直接体现在人们能从更高层次上去界定环境产权。美国人口的文化素质决定人们能用环境产权去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三)环境产权可以降低美国经济运行成本产权可以解决责任问题。环境产权的明晰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在公共领域里的环境资源,即减少在公共领域内环境资源的价值,也扼制了“寻租”行为。(四)美国经济运行呼唤明晰的环境产权制度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产权越清晰市场越有效率,只要环境产权细分明确、合理,就完全能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多赢”局面。非洲“萨哈尔”现象说明环境灾难的产生并不是人与自然的比例失调,主要的是人的因素,是人为因素将环境产权割裂造成的。 <WP=45>三、环境产权与美国经济发展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从环境产权与美国经济发展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上看,穷人不是不重视环境,而是在其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满足之前无能力重视。美国所走的路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不是理想的发展路径选择。四、环境产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我们从环境产权视角研究美国经济,最主要的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纵观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可看出,明晰的环境产权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公共环境产权“溢出效应”直接可提高经济主体效益,但也存在着诸多负外部经济效应,抑制经济活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从以美国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中的环境产权观来看,该产权学派的产权观有一定的局限性,按此观念发展经济将是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是绝对可怕的;环境产权细分,是确定有效产权制度的前提,也是经济有效增长的宏观动力和微观动力所在。所以环境产权制度是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型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机制的必然选择。我国必须重新审视人的生存方式和经济社会行为,建立起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型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机制,而环境产权制度是可持续发展与环保型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机制的必然选择。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我国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定位,X321
  2. 环境产权与我国环保产业运行机制研究,X324
  3. 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K712
  4. 美国出口倍增战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F124
  5. 美国文化价值观对美国经济的影响,K712
  6. 美国调控资产价格的基本经验研究:1980-2008,F837.12
  7. 美国债务经济研究,F837.12
  8. 美国消费信贷分析,F837.12
  9. 环境责任保险研究,F842.6
  10. 对美国经济新闻报道中评价语言的批评性分析,H315
  11. 当代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研究,D871.2
  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低通货膨胀高速增长现象探析,F171.2
  13. 90年代美国经济中的通胀和失业,F171.2
  14. 西部生态重建中政府行为优化研究,F123.1
  15. 以制度变迁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探索,F124
  16. 农业环境产权理论与制度研究,F323.22
  17. 负担还是贡献,K712.54
  18. 九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信息因素研究,F49
  19. 企业资信评估理论初步研究,F270
  20. 美国经济衰退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F1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