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河南乡土文学

作 者: 马跃敏
导 师: 向天渊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现代文化语境 河南乡土文学 文化品格 批判和超越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乡土文学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呈现着夺目的光彩,它实质上是在彰显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及融合,若把它放于百年文化语境的流变中加以考察,这一脉络就会更加清晰。可以说,“现代”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因素,“乡土”则成为文学审视其中的民族和民众生存状态的理想载体。从强烈追求西方潮流到注重消融现代浪潮和追求地方色彩,并由此树立起民族化的目标,这不仅是新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以河南乡土文学为特例加以考察,便能更清晰地观照这一转化过程。 由于河南在古典传统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拿河南乡土文学的变迁来观照现代文化语境对乡土文学的塑造便具有了范本的标示意义。河南乡土文学经历了从觉醒到崛起的系列过程,姚雪垠、李准、张一弓、刘震云和李佩甫等个案很鲜明地彰显着不同阶段的系列创作轨迹。作者在概览其创作总貌的同时,还试图总结其创作中的主导文化品格,以便探求其缺憾的原因和突破的策略。 就总体上讲,河南乡土文学形成了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批判为主导的文化品格。这一方面显示了创作对传统挖掘的深度,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对苦难主题理解的片面性。主题先行的弊端在当今文坛已不为河南作家所独有,成了许多作家的通病,这些都制约和阻碍着文学的深入表达。作者分析了河南作家鲜明的乡土情结和对乡土世界否定性价值判断的特征,并以阎连科对苦难的描述、刘震云对民间权力的解析、李佩甫对家族的批判为例进行考证,然后对河南乡土文学创作中“苦难悲剧”主题先行的不足加以剖析。 在总结河南乡土文学成就和不足的基础上,作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继承和超越的思路,探讨了解决乡土关怀缺失和对苦难失真造作的途径。作家除了应保持民间立场和底层体验的内省精神外,更应拓展乡土文学的表现空间,来表现人与土地的关系,要有深层的文化蕴涵,要写命运与人。只有做到从深入到开拓,乡土文学的超越才会成为可能。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中文)  3-4
内容摘要(英文)  4-6
导论 一段遮蔽的历史寓言——现代语境和乡土文学的关系  6-10
第一章 现代文化语境河南乡土文学的崛起  10-21
  第一节 乡土文学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流变  10-14
  第二节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创作概览  14-21
第二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品格  21-28
  第一节 对乡土文化负面价值的集中关注  21-24
  第二节 对苦难悲剧的哲学审视  24-28
第三章 现代文化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继承与超越  28-34
  第一节 乡土关怀的遗失以及主题先行的缺憾  28-30
  第二节 从深入到拓展——超越何以可能  30-34
结语 一种韧性的民族精神——河南乡土文学的未来  34-37
注释  37-39
主要参考文献  39-40
后记  40

相似论文

  1. 论文言传记阅读开展人物分析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G633.3
  2.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文化品质诉求研究,G222
  3. 现代文化语境下水墨人物画图式语言的嬗变,J212
  4.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学经典消解的原因探析,I06
  5. 九十年代河南乡土文学研究,I207.42
  6. 多元文化语境下文学与电影的整合,J905
  7. 《现代》杂志的文学研究,I206.6
  8. 论胡风文艺思想的现代生命意识,I206.7
  9. 困境中的探寻,I206.7
  10. 戴震的人性论研究,B249.6
  11. 唐人咏扬州诗研究,I206.2
  12. “80后”小说家研究,I207.42
  13. 美国的建筑艺术与其文化品格,J59
  14. 叙述化审美生存境界的学理描述,I01
  15. 新时期中国重彩艺术语言研究,J205
  16. 基于品格培养的企业文化建设探讨,F270
  17. 论曾巩的文化品格与诗文创作,I207.22
  18. 上古神话人物的文化品格研究,I207.7
  19. 贾谊文化品格研究,I206.2
  20. 影片《卧虎藏龙》的跨文化品格分析,J9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