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的生物热动力学研究

作 者: 杨宏博
导 师: 李宝才;赵艳玲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药物化学
关键词: 左金丸及类方 寒热属性 微量量热法 冷热板示差法 UPLC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医经典类方-左金丸及类方(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和反左金丸)均由黄连与吴茱萸两味药组成,仅在配伍比例上略有不同,但其功效却截然不同,它们之间的寒热属性也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寒热药性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中药复方表现出的寒热属性引起了业界极大关注。本文在中医药学和生物热力学理论的双重指导下,采用冷热板示差法微量量热法为研究手段,结合化学组分物质基础分析,分别从在体和离体水平阐释了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的差异及对不同证候的干预作用,探索建立一套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寒热属性客观真实及差异性的验证和评价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研究:采用冷热板示差法,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角度探讨左金丸及类方对正常小鼠,胃寒/胃热证小鼠机体的干预作用,验证中药寒热属性的客观真实性及差异性。结果表明:左金丸及类方对正常小鼠在高温区停留比例的干预作用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随黄连比例的减少,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也随之下降,顺序为黄连>左金丸>甘露散≈茱萸丸>反左金丸>吴茱萸;在胃寒/胃热证证候模型上,左金丸及类方的寒热表现也有显著性差异。药性属寒的左金丸能显著降低胃热证体征小鼠在高温区的停留比例(P<0.05),对胃寒证体征改善作用不明显;而药性属热的反左金丸对胃寒/胃热证不同体征小鼠寒热趋向干预作用与左金丸结果相反。同时,在其内在衡量能量代谢相关的ATPase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生化指标也表现出相应的具体变化。2.生物热动力学研究:采用微量量热学方法,以正常小鼠胃细胞和胃寒/胃热证模型小鼠胃细胞为模型生物体,绘制测定了左金丸及类方对正常胃细胞和胃寒/胃热证模型胃细胞影响的生物热谱图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并对各结果参数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左金丸及类方对正常小鼠胃细胞生长代谢能力的影响作用体现为:反左金丸>茱萸丸>甘露散>左金丸,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左金丸及类方对胃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的主要参数生长速率常数k、最大产热功率Pm和产热总功率Q,3个参数决定,可较大程度地表征左金丸及类方热谱曲线的整体信息。在胃寒/胃热证胃细胞模型生物体上,反左金丸可以提高胃寒证小鼠胃细胞生长代谢的产热量,左金丸可以降低胃热证小鼠胃细胞生长代谢的产热量,且相比其它类方,对相应模型小鼠胃细胞生长代谢的产热量改善作用最大。从主成份分析结果,各类方的差异性主要由热力学参数回归系数R和最大产热功率Pm决定,可较大程度地表征左金丸及类方热谱曲线的整体信息。3.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建立了左金丸及类方UPLC指纹图谱,对8个主要化学活性成分(生物碱类)进行含量测定,并对其进行面积归一化分析、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从整体角度显示出各类方之间寒热属性的客观差异性;指纹图谱的相对归一化面积和含量分析证实,各主要化学成分(特别是生物碱类成分)的递变是类方间寒热转换的物质基础;通过化学组分的主成分分析,推断影响寒热变化的物质基础主要是X2、X3、X4、X8、盐酸表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硫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综上所述,通过采用冷热板示差法和微量量热法,从整体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角度和细胞水平定性且定量地表征了相同配伍组成,不同配伍比例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验证了古代中医运用“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治法治则的科学性。同时,结合化学成分分析的方法,初步确定了影响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的物质基础。因此,本研究可望为中药寒热药性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实验依据。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0
插图和附表清单  10-13
缩略词表  13-19
第一章 绪论  19-34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19-22
    1.1.1 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研究  19-20
    1.1.2 中药药性的现代药理研究  20-22
    1.1.3 其它研究  22
  1.2 中药复方与药性的相关性  22-27
    1.2.1 中药复方的概述  23
    1.2.2 中药复方与中药寒热药性  23-24
    1.2.3 中医经典类方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24
    1.2.4 左金丸及类方的研究进展  24-27
  1.3 中医药学与生物热力学的关系  27-31
    1.3.1 中医药学的概述  27
    1.3.2 生物热力学概述  27-30
    1.3.3 中医药学与生物热力学的相关性  30-31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思路  31-34
    1.4.1 本论文的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31-32
    1.4.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2
    1.4.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32-34
第二章 左金丸及类方实验样品的制备  34-36
  2.1 实验仪器与药材  34
    2.1.1 实验仪器  34
    2.1.2 实验药材  34
  2.2 实验方法  34-35
    2.2.1 药材的前处理  34
    2.2.2 黄连、吴茱萸及左金丸类方样品的制备  34-35
  2.3 实验结果  35-36
第三章 基于冷热板示差法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36-55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6-37
    3.1.1 试药  36-37
    3.1.2 实验仪器  37
    3.1.3 实验动物  37
  3.2 实验方法  37-39
    3.2.1 药物的制备  37-38
    3.2.2 预养及分组  38
    3.2.3 动物模型建立及给药  38-39
    3.2.4 小鼠温度趋向性考察  39
    3.2.5 相关指标考察  39
    3.2.6 统计学处理  39
  3.3 实验结果  39-52
    3.3.1 基于正常小鼠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39-42
    3.3.2 冷热板示差法研究小鼠胃寒/胃热证病理模型  42-47
    3.3.3 基于胃寒/胃热证小鼠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47-52
  3.4 讨论  52-55
第四章 基于微量量热法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55-69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55-56
    4.1.1 实验材料  55
    4.1.2 实验仪器  55-56
    4.1.3 实验动物  56
  4.2 实验方法  56-57
    4.2.1 药物的制备  56
    4.2.2 预养及分组  56
    4.2.3 动物模型的建立  56-57
    4.2.4 胃细胞的分离提取  57
    4.2.5 微量量热法  57
  4.3 胃细胞微量量热学实验条件考察  57-61
    4.3.1 培养基对细胞生长代谢影响的考察  57-58
    4.3.2 不同浓度胃细胞生长代谢生物热动力学考察  58-59
    4.3.3 不同受试样品的浓度对胃细胞生长代谢影响的考察  59
    4.3.4 胃寒/热证小鼠胃细胞生长代谢的考察  59-60
    4.3.5 仪器精密度试验  60
    4.3.6 方法重现性实验  60-61
  4.4 实验结果  61-66
    4.4.1 基于正常胃细胞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61-63
    4.4.2 基于模型胃细胞的左金丸及类方寒热属性客观差异研究  63-66
  4.5 讨论  66-69
第五章 基于UPLC的左金丸及类方物质基础研究  69-87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69
    5.1.1 实验材料  69
    5.1.2 实验仪器  69
  5.2 实验方法  69-76
    5.2.1 色谱条件  69-70
    5.2.2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70
    5.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0
    5.2.4 混合标准溶液的制备  70
    5.2.5 方法学考察  70-76
  5.3 实验结果  76-85
    5.3.1 左金丸及类方指纹图谱的建立  76-79
    5.3.2 样品含量的测定  79-80
    5.3.3 数据分析  80-85
  5.4 讨论  85-87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87-89
  6.1 结语  87-88
    6.1.1 主要的研究结果  87
    6.1.2 论文的创新点  87-88
    6.1.3 存在的问题  88
  6.2 展望  88-89
致谢  89-90
参考文献  90-96
附录A 黄连、吴茱萸药对的研究进展  96-104
附录B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104-106
附录C 硕士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统计表  106

相似论文

  1. 吴茱萸“温通心阳”功效的基础性研究,R285
  2. 一种芳香植物配方提取物的减肥功效和化学成分研究,R284
  3. 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CeO_2的制备及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TK6
  4. 中药及中药金属络合物生物活性的微量量热法研究,TQ461
  5. 表面活性剂在非水溶液中的性质及应用研究,O647.2
  6.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学研究,S859.84
  7. 基于热动力学表征的麻黄汤与麻杏石甘汤寒热差异及其配伍规律,R289
  8. 左金丸及其类方的性效差异及物质基础研究,R286
  9. SPE联合UPLC-MS/MS检测猪肉瘦肉精的研究,S859.84
  10. 小麦中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S481.8
  11. 抗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热动力学研究,TQ461
  12. 枳实寒热属性的文献考证与实验研究,R285
  13. 水飞蓟种子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初步活性研究,R285
  14. 反胶束纤维素酶催化反应最佳条件的研究,O643.3
  15. 基于UPLC-MS/MS的几种农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TS207.53
  16. 单纯性肥胖者体内的胆汁酸水平及能量代谢之间关系的研究,R589.2
  17. 水稻内源茉莉酸定量检测及其含量变化与颖花开放的关系,S511
  18. 复杂天然产物特征组分HPLC筛选方法的研究,R284.1
  19. 基于特征成分检测的浓缩苹果汁掺伪辨析,TS255.44
  20. 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舒芬太尼浓度及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准确性评估,R6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