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老舍抗战戏剧新论

作 者: 姬立强
导 师: 张桂兴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老舍 抗战戏剧 小说化戏剧 文化启蒙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如同整个的抗战文学的研究一样,老舍抗战戏剧在研究领域一直处于被冷落状态,研究成果很少且缺乏系统和深入,甚而有人认为抗战戏剧只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不具有永恒的价值,没有研究的必要。其实作家的每部作品对他来说都有特别的意义,都记录了其成长的足迹。老舍能够在建国后的剧苑里结出丰硕的果实,绝非是无本之木,一蹴而就的。正是抗战时期的戏剧实践为他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他戏剧创作的早期,老舍的九部抗战话剧已经蕴含了其巅峰时期作品的一切技巧和经验。这是应引起我们注意和深入研究的。本文即以此为目的,在前人的基础上,用史论结合的方式对老舍的抗战戏剧作一深入而系统地研究。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论题的意义并简要回顾以往的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原则; 正文第一部分写老舍抗战前对戏剧这一体裁的体认。通过梳理老舍所受到的京戏的熏陶和他的戏剧文学阅读经验,把握他对戏剧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文学概论讲义·戏剧》中老舍对戏剧的理论的阐发,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在戏剧理论的学习中既有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突破。文章认为正是这为老舍后来的戏剧创作能跳出框框另辟新径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写老舍创作转向的可能与实现。抗战开始后,老舍的创作由原来以小说为主转变为以戏剧为主。实现这一转变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受当时整个舆论环境的影响,老舍的文学思想由战前的疏离政治变为处处以政治(抗战)为核心;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强烈入世精神的激发。客观方面,中国戏剧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以叙述为主的话语模式与叙事性作品(如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暗合之处,为老舍的转向提供了可能。后者为老舍的戏剧创作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小说的笔法写戏剧。文章分析了这种写法的表现,并把老舍的戏剧命名为“小说化戏剧”; 第三部分归纳“小说化戏剧”的艺术特征。文章认为老舍的抗战戏剧主要有“人物第一”、“老忘了‘打架”’、“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开口就响”的语言等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并对每个特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这四个特征显示了老舍对传统戏剧规律的突破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特征在他建国后的创作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可以说是他为后来的创作积累的最可宝贵的经验; 第四部分写文化启蒙精神的延续。老舍的创作虽发生了转向,但他原来小说中的文化启蒙精神在戏剧中得到了延续。老舍的话剧创作一开始就以文化的角度来考察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抗日战争这场生死存亡的炼狱过程。他深掘出我们民族文化内部所形成的畸形养育方式和病态的文化人格,并在更高的层次上批判中国人的官本位、钱本位思想,剖析中国人讲面子的问题,揭示这些文化劣质的深刻根源。文章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考察了这种文化反思的实现过程。相比于老舍前期的创作,他的抗战戏剧又充分肯定了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层面,是他的文化观的突破性发展。这时的老舍对民族文化的把握是全面的丰满的; 文章的结语主要是总结全文,强调了老舍的抗战戏剧对其本人和整个抗战文学的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9
正文  9-40
  引言  9-10
  一 神的游戏:抗战前老舍对戏剧的体认  10-17
  二 老舍创作转向的可能与实现  17-23
  三 小说化戏剧的艺术特征  23-32
  四 文化启蒙精神的延续  32-40
结语  40-41
注释  41-43
参考文献  43-45
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5-46
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论《格萨尔》对藏族牧区青少年的文化启蒙作用,I207.9
  2. 老舍小说的底层叙事研究,I207.42
  3. 论曹禺与大后方抗战戏剧运动,I207.3
  4. 论老舍小说的城市底层叙述,I207.42
  5. 论老舍早期作品中的民间意识,I207.42
  6. 老舍20-40年代小说幽默叙事研究,I207.42
  7. 《猫城记》寓言性研究,I207.42
  8.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中的老舍研究,I206.6
  9. 论老舍对狄更斯创作的借鉴与发展,I207.42
  10. 老舍与其小说创作的“人—文”关系,I207.42
  11. 论老舍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I207.42
  12. 老舍的伊斯兰情结,I206.6
  13. 论老舍早期小说的“闹剧”特征,I207.42
  14. 从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其男权意识,I207.42
  15. 老舍小说中的经济和道德关系,I207.42
  16. 抗战时期老舍文学创作的得与矢,I206.6
  17. 从文化翻译观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的翻译,H315.9
  18. “老舍文学”中的异国形象,I207.42
  19. 从民俗文化视野看老舍对国民性的批判,I207.42
  20.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I207.42
  21. 我把‘正业’看得很神圣,I206.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