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清、下、活三类中药对急性胰腺炎作用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张毅
导 师: 陈海龙
学 校: 大连医科大学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正交实验法 通理攻下 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分类号: R25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通过动物实验了解清热解毒类、通理攻下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对急性胰腺炎治疗的作用规律,了解这三类中药各自、以及三类中药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不同类中药对胰腺炎发展过程中某些重要指标的不同影响,探讨临床常用中药对不同类型急性胰腺炎的作用规律,指导临床上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不同症型进行处方用药。方法:所有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急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采用胰管逆行注射法,对照组仅翻动胰腺数次,关腹。开始计时观察。在模型制备后当时、术后6h分别经口灌服根据正交实验安排组成的7种中药方剂,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24h后采血,进行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淀粉酶(AM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检测。取胰腺组织标本,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对胰腺病理水肿、坏死、出血等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模型组造模术后24h,存活大鼠可见胰腺出血、坏死,腹腔内有大量血性或黄色浑浊腹水。在大网膜及胆总管处发现浅黄色的皂化斑;大鼠的肺也出现充血、水肿、出血。胃肠明显水肿,出现麻痹性扩张;肝脏稍肿大,有出血点;双肾明显增大,颜色也由浅红色变成暗红色。治疗组虽也可见上述现象,但各项变化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的内毒素、TNFα、淀粉酶、XOD、MDA、水肿、坏死、出血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7种不同组合的中药治疗组对各检测指标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作用,而且和模型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极差值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表明,在单因素水平中, 栀子组对内毒素、TNFα、<WP=5>淀粉酶、SOD、XOD、MDA、病理组织坏死的影响要好于大黄组和川芎组;川芎组对于病理组织出血、存活率的影响更好;大黄组对病理组织水肿、出血的影响更好。在两因素水平中,川芎+栀子组对于内毒素、TNFα、SOD、MDA、病理组织坏死、出血、存活率的影响更好;大黄+栀子组对于XOD、出血的影响更好;大黄+川芎组对于淀粉酶的影响好于其他两种组合。三类中药联合对各检测指标的治疗效果均好于其他的治疗组。在MDA与SOD的比值中,单因素水平中,栀子组值最低;两因素水平中,川芎+栀子组值最低;三类中药组合的效果最好。在XOD与SOD的比值中,单因素水平中,栀子组值最低;两因素水平中,大黄+栀子组值最低;三类中药组合的效果最好。结论:三类中药单因素水平中,栀子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整体作用较大黄、川芎的作用强。在两因素水平中,对内毒素、TNFα、SOD、MDA作用明显的是川芎+栀子组;而对XOD、水肿作用好的是大黄+川芎组;大黄+栀子组仅对淀粉酶的作用强于其它两组。所以川芎+栀子组的治疗作用整体要好于其它两组。在MDA与SOD的比值中,单因素水平中,栀子组值最低;两因素水平中,川芎+栀子组值最低;三类中药组合的比值最低,也说明对胰腺组织的保护作用最强。三类中药的联合使用的作用都强于其它组合方式。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三种中药浸膏微波真空干燥工艺优化及降解动力学研究,TQ461
  2. 李贵教授学术经验及温肺化瘀定喘法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R249.2
  3. 绿豆中清热解毒成分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TQ461
  4. 活血化瘀法在脓毒症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R278
  5. 生物活性肽胶囊的分析及应用研究,R927.2
  6. 大黄、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R576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774.6
  8.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R285
  9. 曲淑琴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R249
  10. 清热解毒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初步探讨,R275.9
  11. 王幼奇教授活血化瘀法论治头痛经验总结,R277.7
  12. 谢亚莉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总结,R271.113
  13.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妇科临床中的重要应用,R271
  14. 导师陈莹教授运用温肾活血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R271.113
  15. 黄可佳教授从瘀论治月经过多经验总结,R249
  16. 陈莹教授治疗抗心磷脂抗体所致不孕的经验总结,R271.14
  17. 清热解毒利湿泄浊法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R259
  18. 当代名老中医活血化瘀学派研究,R-092
  19. 碱溶性羟乙基纤维素双螺杆湿法纺丝工艺的研究,TQ340.6
  20. 益气化瘀中药对子宫肌瘤自凝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药效学研究,R285.6
  21. 中医活血化瘀法影响骨折愈合的基础研究,R274.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内科 >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