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杏采后黑斑病潜状侵染时期、机制及控制

作 者: 曹建康
导 师: 毕阳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果树学
关键词: 兰州大接杏 黑斑病 链格孢 潜伏侵染 预合成抗菌物质 脂氧合酶 化学杀菌剂 非杀菌剂
分类号: S436.6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黑斑病是兰州大接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低温贮藏期间发生的主要病害。该病主要由链格孢(Alt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潜伏侵染引起,可占总腐烂率的93.2%。对杏花芽、花器和果实发育期潜伏带菌的分离结果表明,A.alternata自花期开始侵入,首先经由花柱不断进入子房,形成花期潜伏侵染。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alternata可通过表皮不断侵染果实。侵入的链格孢主要以果皮组织潜伏为主,但分布部位存在差异。发育前期和中期果实中部果皮带菌率较高,而采收时,则主要存在于顶端。自幼果果皮中分离的A.alternata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致病性与果实发育程度相关。A.alternata能使成熟果实致病,却不能使未成熟果实致病。由此表明未成熟果实果皮中存在抗菌成分。利用TLC法分离果皮甲醇-二氯甲烷提取液,并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发现果皮中存在着预合成抗菌物质。经GC-MS分析,确定为丙烯酸十二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棕榈酸、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角鲨烯(或法呢醇)、2,6-二叔丁基-4-甲氧甲基-酚、己二酸二-(6-甲基)-庚酯等。in vitro试验证明,其中角鲨烯和邻苯二甲酸二酯类物质具有直接的抑菌作用。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预合成抗菌物质减少,至成熟时很难测出。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LOX与果实成熟进程密切相关。随着果实的成熟LOX活性升高。测定A.alternata损伤接种果实LOX活性,发现LOX活性变化与病斑扩展有关。在病斑扩展过程中,LOX活性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白花后2周开始,定期喷洒Imazalil和Maneb明显减少了发育期杏果实中A.alternata的潜伏侵染率,其中0.1%Imazalil处理最佳。同时,采前杀菌剂处理还可降低采后低温贮藏期间杏黑斑病的发生率,仍以0.1%Imazalil处理效果最好。此外,Imazalil采后处理也能有效减少低温贮藏期间杏腐烂率,以250ppm处理效果较好。500ppm处理致使果实产生了中度药害。采后2.0%CACI2、0.3g/LSA、1.0%壳聚糖和45℃热水处理均有效的控制了A.alternata损伤接种果实病斑的扩展,并降低了果实LOX活性。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1. 前言  6-8
2. 材料与方法  8-14
  2.1 供试材料  8
  2.2 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的测定  8-9
  2.3 接种方法  9
  2.4 杏潜伏侵染菌带菌情况调查  9-10
  2.5 采前杀菌剂处理对果实潜伏带菌和采后低温贮藏杏黑斑病发病率的影响  10-11
  2.6 采后Imazalil处理对低温贮藏杏腐烂的影响  11
  2.7 采后非杀菌剂处理对损伤接种杏黑斑病的控制  11
  2.8 杏果皮中预合成抗菌物质的测定  11-13
  2.9 杏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  13-14
  2.10 数据处理  14
3. 结果与分析  14-24
  3.1 A.alternata潜伏侵染的时期  14-17
  3.2 采前杀菌剂处理对杏果实潜伏带菌的影响  17-19
  3.3 采前杀菌剂处理对低温贮藏杏黑斑病发病率的影响  19-20
  3.4 采后Imazalil处理对低温贮藏杏黑斑病发生率的影响  20
  3.5 采后非杀菌剂处理对损伤接种杏黑斑病的控制  20-21
  3.6 发育期杏果皮中预合成抗菌物质的生物活性分析与鉴定  21-22
  3.7 杏果实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  22-24
4 讨论  24-30
5 结论  30-32
图版  32-33
附图  33-40
文献综述  40-56
参考文献  56-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侵染烟草的链格孢、葡萄孢及齐整小核菌的病原学,S435.72
  2. 金龟子绿僵菌与化学农药相容性的初步研究,S476.12
  3. 甘肃苜蓿斑点病的研究,S435.4
  4. 咪唑烷二酮系列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的初步研究,R96
  5. 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根腐病的研究,S436.43
  6. 黑龙江省链格孢属病原菌遗传多样性及杀菌剂抗药性分析,S482.2
  7. 普罗布考在大鼠脑组织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R965
  8. 桃脂氧合酶(LOX-3)基因的表达分析,S662.1
  9. 选择性环氧合酶2及5-脂氧合酶抑制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R735.1
  10. 葱链格孢转化人参皂甙Rb_1、Rb_2和Rc的研究,S567.51
  11. 小麦叶片中潜伏侵染白粉菌的Real-time PCR检测技术的研究,S435.121
  12. 梅PGIP基因转化盆栽小菊的研究,S682.11
  13. 金刚藤叶斑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S435.672
  14. 莲子草假隔链格孢菌(Nimbya alternantherae)生防潜力的研究,S451
  15. COX-2及5-LOX在人肝脏星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R575
  16. 链格孢菌LD-2的改造与发酵,S476.1
  17. 用于小蓟生物防治的链格孢菌研究,S476.1
  18. 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筛选及其防病促生作用研究,S435.654
  19. 杨树叶枯病生物防治初步研究,S763.7
  20. 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乙烯合成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S432.4
  21. 12/15-LOX、p38 MAPK和cPLA2在脑梗塞大鼠脑组织的动态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急性期的神经保护作用,R74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核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