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虚假陈述的民事赔偿责任问题研究

作 者: 王均强
导 师: 刘少军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律
关键词: 民事赔偿责任 虚假陈述 问题研究 责任机制 证券市场监管 证券纠纷 实体问题 首席法律顾问 纽约证券交易所 投资者利益保护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1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法律顾问Richard Bernard 先生曾经说过:“全世界的证券市场都证实了这一论点: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则证券市场将自由和公开地对供求经济法则作出反应,政府管理将成为多余,甚至自律的必要性也极小,然而事实是,人的本性使得证券市场不得不总要防范欺诈和操纵等危险。”正因为如此,从维护公平、有序的证券市场考虑,全世界的证券监管当局都十分重视证券市场的监管。而且各国也都赋予监管机构很大的权力,我国也不例外。但是,在严格的监管甚至严厉的惩处面前仍有大量的机构和白领阶层铤而走险呢?除了人性本身的自私的弱点、利益的驱使、社会环境诱导等因素外,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国从立法到执法,证券市场监管,包括行政和司法都还没有形成公正的机制, 尚未创造出公平的市场。尤其是在民事赔偿责任机制方面的严重缺失,导致证券市场“公平”信念受到的创伤无法得以修复和救济,法律对违法欺诈行为的民事制裁成为一纸空文。本文的另一个立论基础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是“自己利益的最好的守护者”。从该意义上说,赋予投资者以诉权,并通过司法手段切实保障民事诉权的实现,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投资者能依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损害得到补偿,权益重新得到平衡这才是最好的选择。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是引论,主要介绍了证券市场民事赔偿责任机制的现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进而讨论了完善民事赔偿责任机制的意义所在和完善的原则。从立法上看,我国法律法规偏重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对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薄弱。从执法角度看,到现在还没有一例成功的民事责任赔偿案例。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专家学者们对这一领域的探讨几乎是空白。可能是与证券知识的缺乏有关,也与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有关,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在分析原因时我们强调了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观念上的原因,即重行政刑事制裁,忽视私权的民事保护和救济。二是证券违法性行为的本身的复杂性。建立和完善民事赔偿责任机制意义非凡,对于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维护证券市场秩序,<WP=3>完善证券市场法律制度和体系,都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对红光案的全面分析是以法院的裁决为着眼点,从程序和实体两个角度而展开的。通过对程序法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原告的诉讼成立,法院不能驳回起诉。关于实体问题,我们从虚假陈述的界定开始,深入探讨分析因发行公司虚假陈述造成投资者损害的民事赔偿诉讼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请求权人的确定、责任的主体、责任基础,违法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归责原则、赔偿数额的计算,诉讼时效等,也对诉讼模式的选择,及现行立法对上述这些实体问题规定的的不足与怎样完善作了介绍。第三章是立法和制度的设计。这一部分没有深层次的分析与论证。仅仅为将来解决证券纠纷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制度上的设想。包括以下几点内容:诉讼模式方面进一步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社会监督方面,设立民间监督机构。为了达到中小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力量平衡,我们建议引入风险诉讼制度,以及加强证监会在民事赔偿诉讼中的职责和作用。最后,我们考虑制定专门的投资者权益保护法的问题以及提出加强证券诉讼中法官的专业化培训的建议,以加强法官解决证券纠纷的专业能力。

全文目录


前言  6-7
第一章 引论  7-15
  一、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机制制度的总体现状分析  7-8
  二、 原因分析  8-9
  三、 探讨的现实意义  9-10
  四、 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若干原则  10-15
第二章 案例分析  15-48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5-17
    一、 法院的裁定  15
    二、 对法院裁定的分析与评价  15-17
    三、 问题的提出  17
  第二节 本案的两个程序问题  17-20
    一、 原告的起诉能否成立  17-19
    二、 法院能否驳回原告起诉  19-20
  第三节 本案的实体问题  20-40
    一、 虚假陈述的含义  20-22
    二、 请求权人的确定  22-24
    三、 民事责任的主体  24-26
    四、 赔偿责任的基础  26-30
    五、 因果关系的认定  30-31
    六、 归责原则  31-37
    七、 赔偿数额的计算  37-39
    八、 诉讼时效  39-40
  第四节 诉讼模式  40-45
    一、 国外群体性诉讼制度的介绍  41-42
    二、 集团诉讼在美国证券纠纷中的运用:程序要求和判决的扩张力  42-44
    三、 证券集团诉讼在处理证券群体性纠纷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4
    四、 群体诉讼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运用  44-45
    五、 解决证券诉讼纠纷应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制度  45
  第五节 我国证券立法民事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45-48
第三章 制度设计  48-52
  一、 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  48-50
  二、 加强证监会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50-51
  三、 建立民间监督机构,设立团体诉讼制度  51
  四、 引进风险诉讼制度  51
  五、 设立专门证券诉讼法庭  51
  六、 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  51-52
结论  52-53
主要参考文献  53-57
后记  57

相似论文

  1. 股权结构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F271
  2. 私募基金投资者保护,D922287
  3. 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F279.2
  4.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F276.6
  5. 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建设若干问题研究,F832.51
  6. 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F832.51
  7. 基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F224
  8.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及其治理对策研究,F276.6
  9. 论证券市场小投资者利益保护,D922.287
  10. 内地企业海外上市地点分析,F831.5
  11.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法律研究,D922.287
  12. 试述国际私法中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的划分,D997.1
  13. 公诉变更制度研究,D925.2
  14. 论国际商事仲裁实体问题的法律适用,D997.4
  15. 证券纠纷ADR的比较研究,D915.7
  16. 证券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探析,D926
  17. 论我国证券仲裁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87
  18. 论证券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D922.287
  19. 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制度研究,F832.51
  20. 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922.2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