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方面的价值研究

作 者: 王玉
导 师: 丁承宗
学 校: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解剖 变异 冠状动脉造影
分类号: R81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在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方面的价值,阐述其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方面的优势,并分析其对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行320排动态容积扫描的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CTA图像未发现病变且图像质量为1级者70例,均测量其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开口处及升主动脉根部的内径,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开口角度,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角度及左主干长度,并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开口处及升主动脉根部的内径平均值分别为4.10±0.80mm、3.52±0.69mm、3.43±0.72mm、2.84±0.77mm及28.63±3.06mm。其中,男性平均值分别为4.25±0.80mm、3.78±0.68mm. 3.54±0.75mm、3.06±0.83mm及29.91±2.91mm;女性平均值分别为3.91±0.79mm、3.18±0.53mm、3.30±0.66mm、2.54±0.58mm及26.92±2.36mm。②左、右冠状动脉起始处与升主动脉之间夹角分别为110.13±15.04°、47.49±17.19°。其中,男性平均值分别为108.42±17.25°、45.57±17.07°;女性平均值分别为112.41±11.33°、50.05±17.30°。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夹角平均为72.70±30.88°。其中男性为74.18±31.04°;女性为70.74±31.08°。③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位于窦内者分别为78.57%、81.43%,位于窦管结合处者分别为15.71%、14.28%,位于窦外者分别为5.72%、4.29%。④左主干长度平均为10.49±4.08mm。其中男性平均为10.63±4.48mm;女性平均为10.29±3.53mm。⑤发现冠状动脉变异情况: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高位者各1例;副冠状动脉单开口10例;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例,表现为右冠状动脉缺如;走行异常9例;冠状动脉瘘1例。结论:320排CT容积扫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情况,对于指导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全文目录


提要  3-4
Abstract  4-9
引言  9-11
材料与方法  11-15
  1 研究对象  11
  2 扫描仪器和对比剂  11
  3 扫描条件与方法  11-12
    3.1 技术参数  11
    3.2 扫描范围  11
    3.3 扫描方法  11-12
  4 图像的处理  12
  5 图像的成像质量评价  12
  6 测量方法  12-14
    6.1 冠状动脉内径  12-13
    6.2 左、右冠状动脉与升主动脉之间的角度  13
    6.3 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位置  13-14
    6.4 左主干的长度  14
  7 统计学分析  14-15
结果  15-24
  1 一般资料  15
  2 冠状动脉MIP图像质量评价  15
  3 冠状动脉解剖结构的显示情况  15-22
    3.1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内径  15-18
    3.2 冠状动脉与升主动脉之间的角度  18-19
    3.3 冠状动脉开口位置  19-21
    3.4 左主干的长度  21-22
    3.5 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  22
    3.6 副冠状动脉  22
  4 冠状动脉变异的显示情况  22-24
    4.1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2
    4.2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  22-23
    4.3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  23-24
讨论  24-36
  1 正常冠状动脉解剖概述  24-28
    1.1 左冠状动脉  24-25
    1.2 左前降支  25
    1.3 左回旋支  25-26
    1.4 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角度  26
    1.5 右冠状动脉  26-27
    1.6 冠状动脉优势类型  27-28
  2 冠状动脉的解剖变异  28-31
    2.1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28-29
    2.2 冠状动脉走行异常  29-30
    2.3 冠状动脉终止异常  30-31
  3 冠状动脉CTA对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导意义  31-33
    3.1 左、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开口内径  31
    3.2 左主干、右冠状动脉走行  31-32
    3.3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位置  32
    3.4 左主干长度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走行  32
    3.5 升主动脉根部内径  32-33
    3.6 变异的冠状动脉  33
  4 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CTA扫描的优势  33-34
    4.1 超宽探测器一次成像  33-34
    4.2 前瞻扫描回顾重建,优化图像质量  34
    4.3 缩短时间减少剂量  34
  5 影响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34-36
    5.1 心率  34
    5.2 呼吸训练  34-35
    5.3 心理护理  35-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42
综述  42-51
  参考文献  47-51
附录  51-54
致谢  54-55
论文著作  55-66
详细摘要  66-70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中医药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研究,R259
  3. HCV准种变异特性及其免疫逃逸机制初步研究,R392.1
  4.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5.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6. 环境因子对牡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S685.11
  7.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猪α干扰素的真核表达,S858.28
  9. 侵蚀红壤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肥力质量评价,S158
  10.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11.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2. 小麦籽粒硬度相关基因分子鉴定及PINA蛋白缺失分子机制研究,S512.1
  13. 抗倒伏油菜根、茎解剖结构及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研究,S565.4
  14. 黄淮和南方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籽粒性状遗传构成的分子标记解析及等位变异优选,S565.1
  15. 我国栽培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青籽粒性状QTL的关联定位,S565.1
  16. 豆梨组织培养过程中玻璃化形成机制及其恢复技术研究,S661.2
  17. 组蛋白H2A变异体在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S865.13
  18. 基于变异粒子群的聚类算法研究,TP18
  19. 不同类型农药园区周边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X833
  20. 钙胁迫对‘爱宕’、‘喜水’梨幼苗生理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S661.2
  21.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放射医学 > 各部位及各科疾病的X线诊断与疗法 > 心脏血管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