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湘西不同植被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效应研究

作 者: 翟辉
导 师: 周清;李光寒
学 校: 湖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资源利用
关键词: 湘西 巨紫荆 土壤肥力质量 生态环境
分类号: S15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论文针对湖南湘西同时面临贫困和环境恶化的问题,选择永顺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从生态学观点出发,通过对巨紫荆林与乔木、灌丛及草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改良及土壤的侵蚀性能的比较研究,探讨利用巨紫荆在湘西进行植被修复的可能性,为湖南湘西选择保土、改土性能优,经济价值高的生态修复树种提供参考。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湘西永顺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特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巨紫荆和乔木林土壤的容重适中,毛管孔隙较多;>0.25mm干/湿筛团聚体数量均较高,反映巨紫荆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好于其他四中植被类型;<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总体上表现出:巨紫荆>乔木>草地>灌丛>荒地;土壤颗粒组成,以乔木和巨紫荆土壤分布相对均一、合理。说明研究区土壤结构性能整体上以巨紫荆土壤最好,以灌丛、荒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最差。2)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存在差异。整体上土壤有机质以乔木和巨紫荆土壤含量最高;土壤磷素变现出灌木>荒地>巨紫荆>杂草>乔木的变化趋势;全K含量不同,变化明显,为荒地>灌木>草地>乔木>巨紫荆的变化趋势;速效钾平均含量表现出:灌木>巨紫荆>乔木>草地>荒地的变化趋势。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钾素含量普遍偏低;根据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EC含量以巨紫荆土壤和乔木林土壤最高,说明巨紫荆林和乔木林均能改善土壤肥力特性等特点。3)比较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综合质量,由高至低分别是巨紫荆—乔木林—草地—灌丛—荒地,即巨紫荆土壤肥力质量最好;巨紫荆林和乔木林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相差不大;草地土壤肥力质量指数居中,说明其肥力特征相对巨紫荆和乔木林差些,最差的应该属于灌丛和荒地,两者土壤肥力质量指数最低,而且与巨紫荆和乔木林及其草地土壤相差比较大。4)对比湘西不同植被类性土壤的10项抗蚀性指标,巨紫荆土壤土体抗侵蚀性能最好,乔木林土壤其次居中,而荒地土壤的抗侵蚀性能最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22
  1. 土壤肥力质量  9-17
    1.1 土壤肥力质量概念  10-11
    1.2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研究进展  11-13
    1.3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  13-15
    1.4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方法  15-17
  2 植被土壤侵蚀影响研究进展  17-18
  3 研究思路  18
  4 研究区概况  18-19
  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9-20
    5.1 研究方法与内容  19-20
    5.2 数据处理  20
  6 技术路线  20-22
第二章 湘西不同植被土壤物理性状研究  22-26
  1 土壤容重与孔性  22
  2 土壤团聚体  22-25
    2.1 团聚体与微团聚体  23-25
  3 土壤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  25-26
第三章 湘西不同植被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26-33
  1 pH  26
  2 有机质  26-27
  3 土壤氮素特征  27-28
  4 土壤磷素特征  28-29
  5 土壤钾素特征  29-31
  6 土壤CEC  31
  7 讨论  31-33
第四章 湘西不同植被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33-39
  1.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计算  33-38
    1.1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的确立  33-36
    1.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36-37
    1.3 土壤肥力质量指数的确定  37-38
  2 讨论  38-39
第五章 湘西不同植被土壤抗侵蚀性能评价  39-41
第六章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7
致谢  47-48
作者简介  48

相似论文

  1.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2. 生态政治研究,X321
  3.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4.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5. 亲水·空间·融合,TU984.18
  6. 湘西土家族服饰艺术的研究,K892.23
  7. 从化养生谷度假区度假酒店景观设计研究,TU986
  8. 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G633.51
  9. 基于GIS的县(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及管理方法研究,X321
  10. 绿色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型)评估方法研究,X824
  11. 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X2
  12. 鹤城区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建设对策研究,F301.24
  13. 翻译生态环境下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4. 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分析,I561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TP183
  16. 长春市伊通河滨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TU986
  17.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研究,S646
  18. 沈从文小说的诗学问题研究,I207.42
  19. 山东淄博化工区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205
  20. 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F299.27;F205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业基础科学 > 土壤学 >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 土壤肥力与植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