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与中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 者: 张巍
导 师: 宋占生;杜力夫
学 校: 大连海事大学
专 业: 国际法学
关键词: 银行监管 银行管制 银行危机 银行风险 资本充足率 现场监管 非现场检查
分类号: D922.2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1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核心原则》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探讨构建面向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系的方案。围绕这一主题,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银行监管的重要性;银行监管的历史、理论和比较研究。第二章着重论述了国际银行监管的背景以及《核心原则》的各项原则分析。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核心原则》对我国建立银行监管体系的影响和借鉴以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框架模式的选择。文结尾章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和水平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我国的银行监管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扬长避短,利用《核心原则》出台的有利契机。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银行业步入稳健、健康的发展轨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前言  7-8
第1章 监管——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8-28
  1.1 银行业为什么需要监管  8-11
    1.1.1 信用为本的行业  8
    1.1.2 公共利益的行业  8-9
    1.1.3 风险缠身的行业  9-10
    1.1.4 危机重重的行业  10-11
  1.2 监管——角色的历史演变  11-14
    1.2.1 监管的外延与内涵  11-12
    1.2.2 “补丁工程”  12-14
    1.2.3 监管的历史思考  14
  1.3 监管——理论中的探索  14-18
    1.3.1 监管的一般理论  14-15
    1.3.2 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15-17
    1.3.3 监管的要素  17-18
  1.4 监管——体系中的比较  18-28
    1.4.1 美国的银行监管体系  18-23
    1.4.2 英国的银行监管体系  23-25
    1.4.3 日本的银行监管体系  25-28
第2章 《核心原则》——银行业统一全面监管的框架  28-54
  2.1 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努力与合作  28-34
    2.1.1 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历史背景  28-30
    2.1.2 巴塞尔委员会与巴塞尔协议  30-32
    2.1.3 各国对巴塞尔协议的执行情况  32-34
  2.2 《核心原则》出台的背景  34-38
    2.2.1 九十年代银行业的新变化  34-36
    2.2.2 巴塞尔协议的不足  36-37
    2.2.3 核心原则的出台考虑  37-38
    2.2.4 我国与核心原则  38
  2.3 《核心原则》的内容分析  38-50
    2.3.1 关于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  38-39
    2.3.2 关于获准经营的范围和机构  39-41
    2.3.3 关于审慎管理和要求  41-45
    2.3.4 关于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  45-47
    2.3.5 关于信息要求  47-48
    2.3.6 关于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  48-49
    2.3.7 关于跨国银行业务  49-50
  2.4 《核心原则》的法律性质  50-52
    2.4.1 《核心原则》是否是国际法  50-51
    2.4.2 《核心原则》的实施与监督保障  51
    2.4.3 《核心原则》对各国银行法的影响  51-52
  2.5 对《核心原则》的评价与展望  52-54
    2.5.1 核心原则的特点  52-53
    2.5.2 对核心原则的展望  53-54
第3章 机遇与挑战——构建中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银行监管体系  54-65
  3.1 我国银行监管的现状与实效性分析  54-59
    3.1.1 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发展现状  54-57
    3.1.2 我国银行监管的实效性分析  57-59
  3.2 《核心原则》对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影响  59-61
    3.2.1 世纪末的机遇与挑战  59-60
    3.2.2 我国离核心原则有多远  60-61
  3.3 中国特色与国际特色——模式的选择与体系的构建  61-65
    3.3.1 我国央行监管模式的选择  61-62
    3.3.2 构建我国21世纪的银行监管体系  62-65
结束语  65-66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66
攻读学位期间独立翻译的专业文献  66-67
致谢  67-68
参考文献  68-70

相似论文

  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2. 实物期权模型的研究及在中国的应用,F832.5
  3. 我国商业银行保理融资风险管理初探,F832.2
  4. 基于期权和基本面分析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研究,F224
  5. 存贷款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F832.22;F224
  6. 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及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4;F124
  7.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D922.281;F832.2
  8. 网上银行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832.2
  9. 商业银行危机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922.281
  10. 银行业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完善,D922.281
  11. 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F832.1
  12.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研究,F832.2
  1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F276.3
  14. 商品房按揭中银行风险防控的法律制度研究,F293.3
  15. 网上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832.2
  16. 我国电子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研究,F832.2
  17. 强势董事会、总经理影响力与银行风险承担,F832.4;F224
  18. 我国银行监管的问题研究,F832.1
  19. 论商业银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风险与防范,F832.2
  20. 地方政府参股下的地方法人银行监管研究,F832.1
  21. 中国网络银行风险分析及管理研究,F83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金融法 > 银行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