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作 者: 孔祥振
导 师: 李良栋
学 校: 中共中央党校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监督权 地位和功能 监督实效 民主与法制建设 监督效能 监督权力 监督工作 密切注意 三大功能
分类号: D6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0年
下 载: 307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监督权在中国的宪政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它不仅体现着社会主义国体与政体的内在精神,而且对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其突出表现就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人大监督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界有识之士的密切注意。但总的来看,人大监督权在实际行使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同立法相比,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鉴于此,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大监督权的地位和功能、目前监督实效不高的表现及其成因作了初步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权提出了一些设想。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人大监督权的地位和功能。该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人大监督权在国家监督权力中的主导地位,并探讨了它的三大功能。 第二部分:当前人大监督效能不高的表现及其成因。这部分在总结我国20年来在加强人大监督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指出了人大监督实效不高的具体表现,并从历史、文化、主体、客体、信息、法制角度剖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第三部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权的思考。该部分从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领导、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的建设、完善若干重要的监督制度、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主张和建议。

全文目录


一、 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的地位和功能  4-7
  (一) 人大监督权的地位  4-6
  (二) 人大监督权的功能  6-7
    1、 人大监督权是捍卫人民主权的工具  6-7
    2、 人大监督权是维护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地位的手段  7
    3、 人大监督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保障  7
二、 当前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效能不高的表现及其成因  7-15
  (一)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监督的新进展  7-9
  (二) 当前人大监督效能不高的主要表现  9-10
  (三) 人大监督效能不高的主要原因  10-15
    1、 监督权发展的渐进性规律导致人大监督权不可能一步到位  10-11
    2、 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11-12
    3、 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监督能力较低  12-13
    4、 监督客体的“双重人格”往往使人大监督不易操作  13-14
    5、 信息资源不足是人大监督面临的技术障碍  14
    6、 监督法制不完备  14-15
三、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监督权的思考  15-25
  (一) 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领导  15-17
  (二) 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  17-18
  (三) 完善若干重要的监督制度  18-23
  (四) 建立通畅的信息输入、输出系统  23-25
主要参考书目和参考文章  25-27
后记  27

相似论文

  1. 人大代表专职制度研究,D622
  2. 对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审视,DD911
  3. 论反渎职侵权检察权的完善,D926.3
  4. 论我国网络民主监督机制的完善,D922.1
  5. 立法、监督与实效:晚清江西咨议局研究,D691
  6.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探析,D622
  7. 论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制的构建,D622
  8. 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问题研究,D622
  9. 高校审计监督的实效性探讨,F239.45
  10.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行政监督效能提升对策研究,D630
  11. 马克思主义舆论监督思想研究,G219.2
  12. 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D925.1
  13. 提高税收执法监督效能研究,F812.42
  14. 互文性在奥林匹克语篇翻译中的研究—功能语言学视角,H059
  1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622
  16. 从功能文体学视角看政治文献的翻译,H059
  17. 改革开放以来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研究,D624
  18. 视察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中的实效性研究,D628
  19. 新闻监督研究,G219.2
  20. 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审判权的监督,D926
  21. 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6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