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作 者: 杨文才
导 师: 吴新宏;张德罡
学 校: 甘肃农业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称多县
分类号: S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植物种群及其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生产力降低,植被盖度变小,草地系统中牧草种群退化,有毒、有害草种群数量增加。草地植物变为矮、劣、稀等特征,草地植被演替过程加剧,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加剧,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被破坏后丧失了固有的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衰退和恢复能力的减弱。三江源地区是青藏高原中最为独特、最具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之一,该区域草原和水资源比较丰富,起着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对我国的生态系统具有最为重要和广泛影响。而要实现草地的合理利用,就要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草地的状况,特别是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研究者和管理者从整体上了解草地现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专家等方法,在总结前人研究和参考草原健康评价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植被状况-土壤状况-干扰状况-生态服务”体系,分别选取了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比例、毒害草比例、植被盖度、优势草群高度、植被枯落物、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全氮、生草层厚度、土壤微生物、裸地面积、鼠洞密度、虫口密度、放牧强度、浅层蓄水能力、土壤碳储能力、植物种丰富度、侵蚀控制20项指标。这些指标能够较好反映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同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次各准则的相对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通过邀请专家对每个判读矩阵中各元素重要性两两比较,构成相应矩阵,求解判断矩阵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模型评价了2009年称多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称多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H1(很健康)等级的面积40831.2hm2,所占比例3.35%;生态系统H2(健康)等级的面积322021.1hm2,所占比例29.07%;生态系统H3(亚健康)等级的面积431286.4hm2,所占比例38.94%;生态系统H4(差)等级的面积276374.0hm2,所占比例24.95%;生态系统H5(很差)等级的面积37048.3hm2,所占比例3.35%。称多县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63.95,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况,已偏向于预警水平。这应该引起政府管理部门和人们的高度重视。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第一章 文献综述  6-12
  1.1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7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7-12
    1.2.1 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涵义  7-8
    1.2.2 国外研究进展  8-10
    1.2.3 国内研究进展  10-12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  12-17
  2.1 地理位置及分布  12
  2.2 地形地貌  12-13
  2.3 水文  13-14
  2.4 气候  14
  2.5 土壤  14-15
  2.6 植被  15-16
  2.7 社会经济  16-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内容  17-33
  3.1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7-23
    3.1.1 指标选取原则  17
    3.1.2 指标筛选  17-20
    3.1.3 指标含义及测算  20-23
    3.1.4 指标的权重  23
  3.2 地面调查方法与内容  23-24
    3.2.1 样地布置与调查  23-24
    3.2.2 取样方法  24
    3.2.3 土样测定  24
  3.3 数据处理  24-29
    3.3.1 信息源与数据分析软件  24-25
    3.3.2 遥感图像处理  25
    3.3.3 植被指数提取  25
    3.3.4 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的建立  25-27
    3.3.5 植被盖度模型的建立  27-29
  3.4 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29-32
    3.4.1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29-30
    3.4.2 综合评价模型  30-32
  3.5 技术路线  32-33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33-48
  4.1 指标权重结果  33-38
    4.1.1 构造层次分析模型  33-34
    4.1.2 分层次构建判断矩阵  34-35
    4.1.3 求解判断矩阵  35-38
    4.1.4 权重分析  38
  4.2 指标获取  38-45
  4.3 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  45-48
    4.3.1 综合评价结果  45-47
    4.3.2 评价结果分析  47-48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48-50
  5.1 讨论  48-49
  5.2 结论  49-50
致谢  50-51
参考文献  51-56
个人简介  56-57
导师简介  57-59

相似论文

  1.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2.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3.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4. 漓江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X826
  5. 广西桂林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预测模型研究,X826
  6.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7. 长乐江流域大气氮、磷沉降及其在区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贡献,X131.2
  8.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9.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10. 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吸收土壤氮素多元化途径研究,S812
  11. 基于协同学的信息生态链断裂问题研究,G201
  12. 基于信息生态的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研究,G201
  13. 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X826
  14.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区域发展研究,X321
  15. 干旱对海河流域典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演变的影响研究,X820.3
  16. 苏北滨海湿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分析,X171
  17. 中国人个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195
  18. 德保苏铁回归种群生态初探,Q948.1
  19.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F301
  20. 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S181
  21.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