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机械早期故障检测的混沌抑制与阵列随机共振方法
作 者: 范彬
导 师: 胡茑庆
学 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专 业: 机械工程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学 微弱信号检测 非共振参数激励 混沌抑制 阵列随机共振
分类号: TH165.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机械运转速度和精密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机械系统的非线性将更加突出,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机械系统的故障,从理论和实验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机器运行状态早期检测与故障预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直升机传动链损伤增强检测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和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课题“基于混沌同步-耦合随机共振子阵列的机械故障早期检测与预示方法”为背景,针对滚动轴承的早期故障检测,结合非线性理论,建立了基于非共振参数激励下混沌抑制和阵列随机共振的两种微弱信号检测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在对滚动轴承的主要故障模式和故障振动特征的分析以及对Lorenz系统的混沌形态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Lorenz系统混沌抑制的突变特性的微弱周期信号检测方法。(1)在常用参数空间上,对Lorenz系统参数r的一条轨线的混沌形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Lorenz系统在上述参数空间中随着参数r的变化而展现出的各种状态演化的过程,找到了利于建立模型的系统混沌状态。(2)基于非共振参数激励混沌抑制原理,利用平均法和重整化方法,建立了基于非共振参数激励下混沌抑制的微弱信号检测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3)分别针对模型检测的各个因素进行讨论,确定了以该模型为基础的微弱信号检测方法,并以此对轴承故障模拟实验台生成的故障信号进行了检测。2、为了弥补上述模型检测信号频率方式的不足,以传统随机共振理论为基础,对随机共振的阵列增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两种随机共振阵列检测模型。(1)对随机共振的阵列增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双稳态系统的随机共振模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耦合随机共振阵列和非耦合随机共振阵列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并对轴承故障仿真信号以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2)将两种随机共振阵列模型与单个随机共振子模型进行了微弱信号检测性能比较,仿真结果显示,两种随机共振模型的阵列增强效应都很明显,输出信噪比增益显著大于1。
|
全文目录
摘要 11-12 ABSTRACT 12-14 第一章 绪论 14-19 1.1 课题概述 14-15 1.1.1 课题来源 14 1.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14-15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5-17 1.2.1 混沌振子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6-17 1.2.2 随机共振微弱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7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7-19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7-18 1.3.2 论文结构 18-19 第二章 滚动轴承的故障机理分析及故障信号仿真 19-29 2.1 滚动轴承的故障机理分析 19-24 2.1.1 滚动轴承的主要故障模式 19-20 2.1.2 滚动轴承故障振动特征 20-24 2.2 滚动轴承的故障信号仿真 24-28 2.2.1 轴承故障信号模型建立 24-25 2.2.2 常见类型的轴承故障信号仿真 25-28 2.3 小结 28-29 第三章 非共振参数激励下混沌抑制的微弱信号检测模型设计 29-41 3.1 Lorenz 系统混沌状态演化过程分析 29-34 3.2 非共振参数激励下混沌抑制的微弱信号检测模型 34-40 3.2.1 建立模型 34-35 3.2.2 选择系统参数 35-38 3.2.3 数值仿真 38-40 3.3 小结 40-41 第四章 非共振参数激励下混沌抑制检测模型的应用 41-59 4.1 非共振参数激励的混沌抑制模型检测微弱信号的方法 41-52 4.1.1 任意频率的微弱周期信号的检测方法 41 4.1.2 检测频率范围的问题 41-45 4.1.3 信号初始相位的影响 45-48 4.1.4 具有一定频差的信号的检测 48-51 4.1.5 微弱周期信号的幅值估计方法 51-52 4.2 实验信号验证 52-58 4.2.1 机械故障仿真平台 52-53 4.2.2 实验数据获取 53-57 4.2.3 实验数据验证 57-58 4.3 小结 58-59 第五章 耦合随机共振阵列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59-78 5.1 随机共振及阵列随机共振的基本理论 59-64 5.1.1 随机共振的基本概念与在微弱信号检测中的应用 59-61 5.1.2 随机共振的特征描述 61-63 5.1.3 阵列随机共振的基本概念 63-64 5.2 耦合随机共振阵列模型的建立 64-69 5.2.1 建立模型 64-65 5.2.2 对模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65-69 5.3 数值仿真及验证 69-77 5.3.1 数值仿真 69-75 5.3.2 实验验证 75-77 5.4 小结 77-78 第六章 非耦合随机共振阵列检测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78-93 6.1 非耦合随机共振阵列模型的建立 78-81 6.1.1 建立模型 78-79 6.1.2 对模型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79-81 6.2 数值仿真及验证 81-90 6.2.1 数值仿真 81-88 6.2.2 实验验证 88-90 6.3 两种随机共振阵列的比较 90-92 6.4 小结 92-9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93-95 7.1 全文总结 93 7.2 研究展望 93-95 致谢 95-96 参考文献 96-100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0
|
相似论文
- 驱动感知一体化的混合式微力传感器设计,TP212
- 数字系统微弱泄漏电磁波信号检测的随机共振法研究,TN911.23
- 基于DSP的光纤氢气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TN911.7
- 多频点微弱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TN911.23
- 基于电磁波传播理论的围岩电阻率测量方法研究与仪器实现,P631.811
- EFG显式非线性动力学计算平台开发及应用,O313
- 应用Samcef/Rotor计算转子—轴承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响应与稳定性,TH113
- 基于Duffing混沌振子的弱信号检测方法,TN911.23
- 阵列感应测井仪微弱信号获取方法研究,P631.81
- 无人机内燃机隔振技术分析,V235.1
- 弹性波透地通信信号接收关键技术的研究,TN92
- 基于小波变换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研究及DSP实现,TN911.23
- 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检测系统,TN911.8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图形和汉字短时记忆的40Hz脑电的研究,R749.16
- 微型燃气轮机转子—浮环轴承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TK471
- 微陀螺系统非线性动力学及其时滞反馈控制,V241.5
- 光纤气体传感器时分复用系统的研究,TP212
- 基于Duffing振子的ZPW-2000信号译码及频偏检测,TN911.23
- 基于DSP的数字锁相放大器的设计,TN722
- Jeffcott转子汽流激振与非定常过程分析,O347.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工业 > 机械制造工艺 > 柔性制造系统及柔性制造单元 > 故障诊断和维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