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现象研究

作 者: 彭爽
导 师: 李明泉
学 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娱乐化 大众文化 人文精神 电视泛娱乐化
分类号: G2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40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不断扩大开放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自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大众文化开始被以高雅文化为主导的西方世界所接受,并逐步成为其主流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相同,中国大众文化也具有商业化、标准化、平面化、操纵性等特点。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以科技推动力、商业运作力、文化创造力为动力机制,以游戏与美感相结合为标志,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娱乐因素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电视娱乐和休闲的产品和服务。它本身具有娱乐、审美、大众教育、民间意志表达、自由竞争等天然的优势,是大众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然而,大众狂欢、片面逐利等自身的不足又使得这种娱乐在特定的时期呈现出一种泛滥的趋势,其低俗化、单纯模仿克隆、唯收视率是求等弊端日趋明显,逐渐演化成一种为文化精英不屑、为广大民众不容的泛娱乐现象。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大众化影响下的受众心理、市场环境、媒体机制及媒体人自身素质等几个方面。本文力求在对娱乐化与泛娱乐化应有优势和现有劣势的对应比较及其成因的剖析探讨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寻求到一定理论和实践程度的把握。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大众文化特性的分析。本部分对娱乐化的概念、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表现及其电视节目娱乐化所表现出来的大众文化特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娱乐化是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并且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大家认同的或者称之为标准的概念。笔者通过对娱乐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娱乐化概念做出了较为宽泛的理解。在我国90年代这种文化现象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分为以娱乐节目的数量增加、娱乐产业扩张、娱乐元素向节目形态的渗透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自然性、社会性以及盈利手段的审美文化表现形式两方面。电视娱乐化是大众文化的产物,我国的电视节目也表现出了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标准化和平面化、操纵性等大众文化特性。第二部分是对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流变分析。在本部分中着重分析了90年代以来热播的《综艺大观》、《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得出了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由观众“倾听”到“参与”的转变,并进一步从社会文化、商业经济、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的成因。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中的问题——泛娱乐化现象的分析。针对我国电视节目同质化、克隆化等现象阐述了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认为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就是指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盲目地不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节目内容的选择,在表现手段和方式上,肆意地扩大低俗化、平庸化,以故意搞笑赢取收视率,致使其电视节目丧失教化功能而娱悦过度和娱乐泛滥的现象。并从大众语境、文化表征、市场方面、媒体方面、监管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形成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原因。第四部分是对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分析。本文通过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由观众“倾听”到观众的“参与”,从纯粹的电视娱乐节目到一味的追求收视率以及电视泛娱乐化等种种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我国电视节目的大众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产业化应以精品意识为核心、趣味化应以娱乐互动为机制、本土化应以创新理念为平台、市场化应以高雅情趣为准绳。通过本部分的分析,力图摒弃当前电视节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形成一系列适应我国电视观众的审美趣味的新的电视文化理论。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1
引言  11-12
第一章 电视节目娱乐化大众文化的产物  12-18
  1.1 娱乐化定义  12-13
  1.2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表现  13-15
    1.2.1 外在形式表现  13-14
    1.2.2 娱乐审美特征表现  14-15
  1.3 电视节目娱乐化所表现出来的大众文化特征  15-18
第二章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流变  18-23
  2.1 我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的成因  18-19
    2.1.1 社会文化因素  18
    2.1.2 商业经济因素  18
    2.1.3 精神需求因素  18-19
  2.2 由“倾听”到“参与”:我国电视节目娱乐模式的嬗变  19-23
    2.2.1 明星+表演  19-20
    2.2.2 明星+游戏+观众参与  20
    2.2.3 观众+游戏+巨奖  20-21
    2.2.4 百姓+生活游戏  21-23
第三章 我国电视泛娱乐化的现状  23-39
  3.1 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定义  23-24
  3.2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负面影响  24-34
    3.2.1 电视节目低俗化  24-28
    3.2.2 单纯模仿克隆现象  28-31
    3.2.3 唯收视率的尴尬  31-34
  3.3 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原因分析  34-39
    3.3.1 大众语境的影响  34-35
    3.3.2 文化表征的影响  35-36
    3.3.3 消费市场的影响  36
    3.3.4 媒体素质的影响  36-37
    3.3.5 评价缺位的影响  37-39
第四章 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文化理论与实践  39-48
  4.1 大众化应以人文精神为内涵  39-41
  4.2 产业化应以精品意识为核心  41-43
  4.3 趣味化应以娱乐互动为机制  43-44
  4.4 本土化应以创新理念为平台  44-46
  4.5 市场化应以高雅情趣为准绳  46-48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1
致谢  51-52
个人简历  52

相似论文

  1.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2. 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G633.7
  3. 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对中学生的价值,G633.955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G633.7
  5.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6. 信息时代下电视媒介的价值,G229.2
  7.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8.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9. 全球化视域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G122
  10.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11. 古琴艺术与当代受众的对接研究与思考,J632.31
  12. 都市类报纸法制新闻娱乐化倾向的研究,G212
  13. 论中国画的人文精神对我国未来服装设计的影响,TS941.11
  14. 农民分化对大众文化乡村传播的影响研究,G122
  15.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16. 鹤庆新华村传统银器技艺及其现代设计创意,J526
  17.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摄影,J405
  18. 精英与大众的博弈,J952
  19. 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I207.42
  20. 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G641
  21.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人文教育,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广播、电视事业 >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