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隋唐武功苏氏家族研究

作 者: 王兰兰
导 师: 杜文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武功苏氏 世系 仕宦 婚姻 经济
分类号: K2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被陈寅恪誉为“古代史家第一人”的钱大昕曾提出史家所当讨论者有三端:曰舆地,曰官制,曰氏族。所谓氏族即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史学当中的家族研究。在我国中古时代,世家大族广泛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政治社会中统治阶层的骨干。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中古世家大族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多局限于魏晋南北朝高门士族,对隋唐士族研究不足,对于隋唐一些中小士族尤其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不多。武功苏氏家族始兴于两汉,历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经历近千年,虽有盛衰荣枯,但每一时代均有人才出现,而在这千年历史长河中,又曾有多少家族如昙花一现,盛时极其显赫,衰时寂然无闻。相比之下,苏氏家族的延续不衰显得很有探讨的价值,故我选择隋唐武功苏氏家族作为我硕士论文的题目。论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概论,资料和方法。第二个部分考察苏氏家族渊源,包括姓氏来源和郡望考证。以上均属论文的前期基础工作部分。以期使读者对隋唐以前苏氏的渊源、发展及其居地有所了解。第三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第三章考察苏氏家族的世系,其中以武功苏氏为主,其它支系为辅。在查阅大量史籍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出土的关于这一家族的墓志,排列出苏氏家族的世系流传情况。并借助墓志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做了些纠缪与补缺工作,对唐史研究应有所帮助。第四章介绍武功苏氏家族的婚姻仕宦。对士族而言,婚与宦是两个重要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武功苏氏的婚姻对象并不限于士族高门,而是更重当朝冠冕,体现了关中士族的特点,与柳芳《氏族论》中的论断十分契合。与七姓通婚占17%,与十姓十三家通婚占8%,与次等大族通婚占18%,与一般家族通婚占20%。在唐代,苏氏有7例国婚现象,占16%,这在其它历史时期是不存在的,表明隋唐是苏氏家族在中古时代的鼎盛时期。另一方面,武功苏氏家族成员的入仕途径有门荫、进士、明经、幕府,入仕官员的品级在三品以上者为30%,五品以上者多达51%,六品以下19%,武功苏氏成员多精忠报国,为官廉洁,为人耿直。第五章为苏氏的家族文化研究,这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其家学博大,家风淳厚,且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第六章为苏氏家族经济状况的考察,从其经济来源入手,结合其宅第、葬地以考察其经济实力。最后,第七章总结全文,探讨武功苏氏家族的延续与衰落原因,其延续与其深厚的乡土根基有极大关系,而其衰落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总之,苏氏家族在千年历史长河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壮大,至隋唐成为其发展的鼎盛时期,该家族为历史发展做出的贡献应予肯定,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可否认。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2
  一、研究概况  9-10
  二、资料和方法  10-12
第二章 武功苏氏家族的渊源  12-17
  一、姓氏来源  12-14
  二、郡望考证  14-17
    (一) 家族始祖  14-15
    (二) 郡望地理沿革  15-17
第三章 武功苏氏的世系考证  17-35
  一、武功苏氏世系考证  17-28
    (一) 苏愉支  18-20
    (二) 苏遁支  20-28
  二、其它支系的情况  28-35
第四章 隋唐武功苏氏家族的仕宦婚姻  35-42
  一、隋唐武功苏氏的仕宦特征  35-38
    (一) 入仕途径  36
    (二) 仕宦品级  36-37
    (三) 隋唐苏氏宰相  37-38
  二、隋唐武功苏氏的婚姻特征  38-42
    (一) 婚姻取向  39-40
    (二) 与皇室的联姻  40-42
第五章 武功苏氏的家传文化  42-58
  一、苏氏家风  42-48
  二、家学  48-54
  三、家教  54-58
第六章 武功苏氏的经济  58-65
  一、经济来源  58-60
  二、经济实力的表现  60-65
第七章 结语  65-67
参考文献  67-71
附录  71-83
致谢  83-84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4

相似论文

  1. 唐代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K242
  2. 文山州特色经济的空间布局研究,F127
  3. 云南旅游小镇循环经济建设研究,F592.7
  4.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F590
  5.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旅游环境伦理研究,F590
  6. 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研究,X196
  7.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8. 试论地方政府的伦理决策,D625
  9. 胶南市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G719.2
  10.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11. 基于用户体验的灯具设计策略研究,TS956
  12.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13. 基于循环经济的生物质能利用模式研究,S216
  14. 海西经济建设下福厦泉市区三小球健身运动的发展研究,G812.7
  15.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16. 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F326.3
  17. 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442.6
  18.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9. 地方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经济价值研究,S326
  20.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21. 两性经济行为与婚姻家庭制度的关系研究,C913.14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唐(618~907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