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

作 者: 刘华
导 师: 霍涌泉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社会认同 内群体偏私 威胁 信任 关系模型
分类号: B8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3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是探索群体间行为的一项重要理论,目前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范式,在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组织行为、民族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应用价值。社会认同理论认为,“认同”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同一性;二是独特性。即“同一”与“差别”是认同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人的认同可以分为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所构成的连续系统。认同这一概念不仅揭示了社会文化行为的“相似性”与“差别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体现出正面认同和负面认同这样两种互为关联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因此,在社会群体中,人们会自动去区分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同时具有维持正向社会认同的动机,并从所属的群体社会认同中获得正向的自我概念。当人们归属于一个群体时,他们就会给这个群体较高的评价并提供较多的资源。这种认知上的“分门别类”——分成“我们”vs“他们”,会让人们主观地知觉到自己与他人是共属的,或“我们是一体”的社会认同感,这样的社会认同所引起的给“我们”较多资源及正向评估的现象,称为“内群体偏私现象”。本研究的目的是讨论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之间的关系,社会认同理论最早将二者联系起来,但仅仅是在明确的群体间环境中对二者的关系所做的探讨。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来探索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之间的本质关系,考察了三个因素对二者关联的强度影响。第一个影响因素是“对内群体的威胁”,特别考虑了两种类型的威胁:一为对内群体价值的威胁(研究一和研究二),另一种为对内群体独特性的威胁(研究二)。这两种条件和内群体没有威胁的情况做对比:在研究一中,无威胁条件是外群体成员给予内群体正面评估;研究二中无威胁条件是不呈现任何来自外群体的评估。第二个影响因素是对内群体成员和外群体成员的信任情绪的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考虑了群体成员对内群体与外群体之间的区分度的评估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之间的相关程度在内群体没有受到威胁的条件下较为微弱,而当我们引入威胁时,社会认同对内群体偏私的影响变得更为强烈,二者的相关程度显著变强,这种现象表明:社会认同与内群体偏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稳定关系。在内群体的群体价值受到威胁的条件下,其成员对内群体的评估提高,而对外群体的贬损加强(通过对外群体的信任度的下降所展现出的)。而当威胁不存在时,社会认同和内群体评估之间的相关程度是微弱的,主要是对内群体的信任度的提高。在群体独特性受到威胁的条件下,群体的社会认同受到外群体评估和群体间区分度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1)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之间的关系模式和强度依赖于群体成员对群体间环境特征的判断。只有在很明确的群体间对比环境下二者之间的关系才是强烈而可靠的,因此,我们不能将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之间的相关看作是一种必然的联系;(2)通过引入群体价值威胁和群体独特性威胁两种不同的社会认同威胁变量,群体成员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信任情绪的强度和作用也被改变;(3)成员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评估根据其对来自外群体威胁的感觉而有所变化,内群体偏私和外群体贬损现象并不是以“全或无”的方式出现,当内群体的价值受到来自外群体成员的威胁时,二者可同时发生。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8
  1.1 社会认同理论概述  9-10
  1.2 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内容  10-12
  1.3 社会认同的内在心理机制  12-13
    1.3.1 分类  12
    1.3.2 认同  12-13
    1.3.3 比较  13
  1.4 社会认同的动机及其基本原理  13-15
    1.4.1 提高自尊  13-14
    1.4.2 减低无常感或提高认知安全感  14
    1.4.3 满足归属感与保存个性的需要  14-15
    1.4.4 找寻存在的意义  15
  1.5 问题提出  15-18
    1.5.1 关于社会认同与内群体偏私现象关系的讨论  15-16
    1.5.2 本研究的假设  16
    1.5.3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16-17
    1.5.4 本研究的研究价值  17-18
第2章 正文  18-37
  2.1 对几个实验因素的解释和讨论  18-20
    2.1.1 对内群体的威胁  18-19
    2.1.2 信任情绪的调节作用  19-20
    2.1.3 内群体偏私和外群体贬损  20
  2.2 数据处理  20-21
  2.3 测量工具  21
  2.4 测试方法  21
  2.5 预测验  21-23
  2.6 研究一  23-28
    2.6.1 实验方法  23-25
    2.6.2 结果和讨论  25-28
  2.7 研究二  28-37
    2.7.1 实验方法  29-31
    2.7.2 结果和讨论  31-37
结论  37-40
参考文献  40-48
附录1  48-52
附录2  52-56
附录3  56-61
致谢  61-6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2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疏离感现狀调查及与家庭功能及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B844.2
  2. 云计算平台下的动态信任模型的研究,TP309
  3. ATN中敏感信息保护技术研究,TP309
  4. 农业供应链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S126
  5.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6. 基于行为可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TP212.9
  7. 基于云模型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TP311.53
  8. 中美消费品促销广告中礼貌策略的对比研究,H313
  9.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10. 股票经纪人与客户会话中的礼貌策略分析,H030
  11. 广船国际内装车间管理系统规划与开发,U673.2
  12. 正交中继窃听信道的最优资源分配研究,TN929.5
  13. 自动信任协商框架研究及其原型设计,TP393.08
  14. 基于改进RT语言的信任链发现机制研究,TP393.08
  15. 面向服务类型的电子商务信任模型研究,TP393.08
  16. 不同类型拖延群体的刻板印象及其激活效应,B849
  17.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VoIP安全机制研究与实现,TN916.2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及目标跟踪的研究,TN929.5
  19. 基于域信任的自适应网格工作流调度算法,TP311.52
  20. P2P网络信任模型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TP393.08
  21. 刻板印象威胁对目标任务影响的实验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