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作 者: 程荣
导 师: 吴智平
学 校: 中国石油大学
专 业: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关键词: 燕山期构造层 地层划分与对比 残留地层展布 控制因素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油气产区,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层系逐渐向深层转移。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和改造作用,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在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单元内发育情况差别较大,加之前人对其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资料点分布不均的问题,本区燕山期地层总体研究程度较低,影响了深层油气勘探工作的进行。本论文以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古生物和区域地质资料,运用地球物理学、测井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对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进行构造层划分,并对各次级构造单元内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厘定,建立了相应的组段划分标准。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以构造层为单位,从岩性特征、古生物面貌和残留地层展布情况等三方面对本区燕山期地层进行横向对比,进而建立了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格架,并对控制地层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发育情况,本论文还对渤海湾盆地燕山期有利烃源岩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对该区油气资源评价和勘探部署提供指导。通过研究发现,渤海湾盆地燕山期下部构造层主要为一套含煤碎屑岩沉积,化石以Cyathidites桫椤孢属-Quadraeculina四字粉属-Osmundacidites紫萁孢属-Chasmatosporites宽沟粉属孢粉组合为代表,残留地层分布局限,整体表现为南厚北薄、东厚西薄;燕山期中部构造层发育火山质的河、湖相碎屑岩沉积,顶部岩性较细,化石丰富并出现少量被子植物花粉,该构造层全区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燕山期上部构造层整体表现为盆地消亡时期的河流、浅湖相沉积,被子植物占主导地位,仅少数地区有残留。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发育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不同时期断裂活动的性质与强度、盆地类型与格局、火山及岩浆活动差异性造就了本区燕山期地层垂向与横向上的显著差别。同时气候对岩性和古生物面貌也有一定影响:燕山早期至中、晚期,渤海湾盆地气候由潮湿逐渐变得炎热干旱,导致本区岩性垂向上由暗色泥岩及煤层向红色粗碎屑岩过渡。结合地层发育情况并经统计分析认为,渤海湾盆地燕山期下部、中部构造层存在两套烃源岩系,下辽河坳陷、冀中坳陷西部、济阳坳陷和临清坳陷等地区是值得关注的有利烃源岩区。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前言  9-12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9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9-10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0-12
第二章 渤海湾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12-14
  2.1 区域地质概况  12-13
  2.2 大地构造背景  13-14
第三章 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垂向划分  14-41
  3.1 构造层划分  14-17
  3.2 各构造单元岩石地层划分  17-41
    3.2.1 下辽河坳陷  17-23
    3.2.2 渤中坳陷  23-26
    3.2.3 济阳坳陷  26-30
    3.2.4 黄骅坳陷  30-33
    3.2.5 冀中坳陷  33-38
    3.2.6 临清坳陷  38-41
第四章 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横向对比及展布  41-52
  4.1 燕山期下部构造层  41-44
    4.1.1 岩性特征  41-42
    4.1.2 古生物特征  42-43
    4.1.3 残留地层展布  43-44
  4.2 燕山期中部构造层  44-48
    4.2.1 岩性特征  44-46
    4.2.2 古生物特征  46-47
    4.2.3 残留地层展布  47-48
  4.3 燕山期上部构造层  48-52
    4.3.1 岩性特征  48-49
    4.3.2 古生物特征  49-50
    4.3.3 残留地层展布  50-52
第五章 影响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52-60
  5.1 构造作用  52-59
    5.1.1 燕山早期  52-53
    5.1.2 燕山中期  53-59
    5.1.3 燕山晚期  59
  5.2 气候因素  59-60
第六章 燕山期地层发育特征与烃源岩展布  60-67
  6.1 燕山早期烃源岩展布特征  60-64
  6.2 燕山中期烃源岩展布特征  64-67
结论  67-69
参考文献  69-75
附录  75-8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5-86
致谢  86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531
  2. 东北地区下古生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
  3. 鲁西地区中、新生界划分与对比,P618.13
  4. 基于TOD的北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U239.5
  5. 大众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控制研究,G206
  6. 辽河盆地兴隆台油田浅层气成因及成藏机理研究,P618.13
  7. 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沉积特征研究,P512.2
  8.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9.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P618.13
  10. 泸沽湖机场工程区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及工程影响,P642.25
  11. 渤中凹陷古近系中深层砂体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12. 四川盆地中西北部须家河组第四段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P618.13
  13. 辽东半岛南部新元古界地层划分与对比,P534.3
  14. 东胜煤田柴登勘查区侏罗系延安组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P618.11
  15. 渤海湾及邻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16. 西天山伊宁地层小区阿克沙克组研究,P535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南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研究,P618.13
  18.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F284
  19. 西准噶尔克西—柳树沟一带石炭系的划分与对比,P534.45
  20. 川东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1.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