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特性和实验研究

作 者: 郑静
导 师: 杨宏春
学 校: 电子科技大学
专 业: 无线电物理
关键词: 瞬态电磁脉冲 光导开关 瞬态响应模型 迁移率 点源
分类号: TN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瞬态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致命威胁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的。由于其具有陡峭的前沿和较宽的频谱,因此在很多应用领域中优于正弦波信号。而光导开关,由于具有触发无抖动、寄生电抗小、上升时间快、关断时间短、重复频率高等优良特性,在超高速电子学和大功率超快电脉冲产生和整形技术领域,成为传统开关(间隙放电、闸晶管及结器件)最有希望的换代器件,在电子学的各个领域(如通信、雷达、目标识别、电子对抗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光导开关的超快特性可以制成理想的瞬态电磁脉冲源。本论文就是研究以GaAs光导开关作为瞬态电磁脉冲源,通过Blumlein传输线和指数渐变槽天线来实现电磁脉冲的辐射。在瞬态电磁脉冲源的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光导开关的瞬态响应模型早就有人研究过,但是文献的解释都不完善,并且迁移率都以常数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必须对迁移率进行修正;在瞬态电磁脉冲传输规律研究上,传统方法是采用严格电磁理论或者电磁仿真软件进行计算,前者计算过程繁杂,而后者则局限于目前的计算机内存限制,能仿真的阵元数有限,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简便易行计算大阵列的方法。首先,本论文在考虑光斑与光导开关缝隙大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瞬态响应模型,在统计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修正了迁移率,更加完善地数值求解两种瞬态响应模型,得到较好的结果,为以后的非线性模式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从统计分布规律出发,讨论了简并和非简并情况下载流子等的异同,提出简并条件下需采用费米分布来修正迁移率等。其次,在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规律计算方面,提出以点源模型进行大阵列参数的计算,用严格理论计算曲线和实验测试曲线与点源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点源模型在一定范围的合理性;讨论了地面反射问题,用地面反射解释了测试曲线中的三次方、四次方衰减。同时,分析了天线阵列耦合的产生、减小耦合的措施,采用CST仿真软件对阵列天线间的耦合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实验天线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最后,在实验研究方面,测试了光导开关的暗电阻随偏压的变化曲线,参与了大型的野外系统实验,验证了瞬态电磁脉冲的慢衰减理论和高效合成理论,首次测试出该辐射系统对其他电子产品的干扰能力,证实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电磁效应能力。这也是国内目前用光导开关作为电磁脉冲源的最大阵列。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4
  1.1 光导开关及其分类  10-11
  1.2 瞬态电脉冲的传输特性  11-12
  1.3 本文研究内容  12-14
第二章 光导开关物理机制研究  14-33
  2.1 光导开关的工作原理  14-15
  2.2 光导开关瞬态模型研究  15-20
    2.2.1 载流子连续性方程  15-16
    2.2.2 载流子的复合和扩散  16-18
    2.2.3 光导开关的瞬态响应模型  18-20
  2.3 迁移率、电导率等参数的修正  20-27
    2.3.1 简并条件下费米分布与玻尔兹曼分布的区别  20-22
    2.3.2 玻尔兹曼统计和费米统计下的普遍适用公式  22-23
    2.3.3 各种散射机制下的迁移率和电导率  23-27
  2.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27-32
    2.4.1 瞬态响应模型求解框图  27-29
    2.4.2 面触发模型结果及分析  29-30
    2.4.3 点触发模型结果及分析  30-32
  2.5 总结  32-33
第三章 用点源模型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33-51
  3.1 严格电磁理论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33-36
  3.2 天线阵列辐射单元间的耦合与布阵方式  36-38
    3.2.1 天线单元间互耦的物理实质  36
    3.2.2 影响互耦的因素及减小互耦的措施  36-37
    3.2.3 CST 仿真结果  37-38
  3.3 用点源模型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38-50
    3.3.1 点源模型的理论分析  38-41
    3.3.2 点源近似下典型布阵方式的天线阵列轴线能量计算  41-43
    3.3.3 点源近似下天线阵列辐射波束其他参数计算  43-46
    3.3.4 地面反射问题的研究  46-50
  3.4 总结  50-51
第四章 实验研究  51-60
  4.1 瞬态电磁脉冲的慢衰减理论验证实验  51-54
  4.2 瞬态电磁脉冲高效传输特性验证实验  54-55
  4.3 瞬态电磁脉冲辐射系统的效应实验  55-57
  4.4 PCSS 暗电阻测试实验  57-59
  4.5 总结  59-60
第五章 结论  60-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6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6-67

相似论文

  1.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2.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3.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香烟暴露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562.21
  4. 长三角地区典型稻作流域农田氮平衡及氮负荷研究,S158.3
  5. PARP-1对RAW264.7细胞内HMGB1的定位和分泌的影响,R576
  6. 硅衬底上AlGaN/GaN异质结材料的生长研究,TN304.05
  7. 聚苯胺及碳质材料/聚苯胺复合物电化学性质的研究,TB383.1
  8. 基于SWAT模型的典型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研究,X522
  9. AnnAGNPS模型在四岭水库小流域非点源控制中的应用研究,X52
  10. HMGB1及其配体RAGE在狼疮肾炎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R593.242
  11.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NF-κB、HMGB1与肠黏膜损伤相关性的实验研究,R657.51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影响的研究,R512.62
  13. 压力对MOSFET跨导调制的研究,TN386.1
  14. 基于Ⅵ的载流子迁移率测试系统的研制,TN304
  15. 南方红壤丘陵区林业非点源污染特征研究,X52
  16. 小型湿地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机理的研究与应用,X52
  17. 参数自适应的半分布式城市降雨径流及污染模拟系统,X52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及组织中高迁移率簇蛋白B1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R711.71
  19. 高迁移率蛋白-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以及生长激素联合生长抑素的保护作用,R576
  20. 血必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HMGB1和HSP70的影响,R285.5
  21. 浏阳市点源污染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X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一般性问题 > 无线电产品的维修、保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