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深度减负荷方法及应用研究

作 者: 王浩志
导 师: 楼波;章震国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动力工程
关键词: 联合循环 S109FA机组 深度减负荷 在线消缺 热应力
分类号: TM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S109FA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STAG)具有高效、环保、启停迅速等优点,普遍都被电网作为调峰机组使用,承担着重要的调峰任务。本文阐述了S109FA机组在异常工况条件下的深度减负荷的特点,并结合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LNG电厂)的有关应用实例对自动停机法和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得出S109FA机组深度减负荷的操作原则,包括:(1)深度减负荷实现S109FA机组在线消缺,避免了机组非计划停运;(2)主、辅系统设备出现异常时的操作原则;(3)在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过程中,机组不能在40MW~115MW负荷之间维持运行。得出应用范围与注意事项,包括:(1)在确保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S109FA机组某些缺陷只需达到一定的条件(降低负荷)而并非要求整个机组停运就可处理,通过合理的深度减负荷可以实现S109FA机组及其附属系统的在线消缺,从而避免了非计划停机消缺情况出现;(2)该技术可以缩短主机停盘车的等待时间,实现主设备检修提前62小时开工。同时对机组寿命措施进行了探讨,包括:(1)执行滑参数法深度减负荷操作时,要防止因主汽温下降过快使汽机应力增大。(2)滑参数法深度减负荷技术可以在4个小时内使汽轮机高压缸首级金属温度由560℃滑至370℃,将停盘车的等待时间缩短了62个小时;(3)尽量减小深度减负荷对机组寿命的影响。本文相关研究成果将作为珠江LNG电厂的现场操作指导和反事故措施,深度减负荷技术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将进一步提升珠江LNG电厂在南方电网的安全信誉。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3
  1.1 深度减负荷技术的应用现状  10-12
  1.2 本论文内容简介  12-13
第二章 珠江LNG电厂S109FA机组的结构特点  13-25
  2.1 联合循环工程简介  13-14
  2.2 主设备技术规范  14-25
    2.2.1 燃机设备概况及技术规范  14-18
    2.2.2 汽轮机设备概况及技术规范  18-19
    2.2.3 余热锅炉设备概况及技术规范  19-23
    2.2.4 发变组设备概况及技术规范  23-25
第三章 S109FA机组深度减负荷的特点和方法  25-33
  3.1 S109FA机组深度减负荷的背景  25
  3.2 深度减负荷与正常调峰减负荷的区别  25-26
  3.3 深度减负荷的特点  26
  3.4 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方法  26-29
    3.4.1 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应遵循的原则  27
    3.4.2 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前的准备工作  27-28
    3.4.3 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操作方法  28-29
  3.5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方法  29-33
    3.5.1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原则  30-31
    3.5.2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操作步骤  31-32
    3.5.3 滑参数停机注意事项  32-33
第四章 S109FA机组自动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应用研究  33-48
  4.1 再热蒸汽管道及其附属系统的在线消缺研究  33
  4.2 性能加热器附属设备的在线消缺研究  33-37
  4.3 余热锅炉高压给水系统的在线消缺研究  37-39
  4.4 "AUTO STOP"功能在深度减负荷上的应用  39
  4.5 高压旁路在深度减负荷过程中的应用  39-40
    4.5.1 高压旁路系统简介  39
    4.5.2 高压旁路系统的正常启动  39
    4.5.3 高压旁路系统的正常停运  39-40
    4.5.4 高压旁路系统在深度减负荷过程中的应用  40
  4.6 性能加热器的投退研究  40-42
    4.6.1 性能加热器简介  40-41
    4.6.2 性能加热器模块的运行  41
    4.6.3 性能加热器投退逻辑  41-42
  4.7 干式低NOx 2.0+系统在深度减负荷过程中的运行方式研究  42-48
    4.7.1 干式低NOx 2.0+系统功能  42
    4.7.2 燃气系统组成  42-43
    4.7.3 燃气运行  43-44
    4.7.4 燃烧室结构  44-45
    4.7.5 燃烧基准温度  45
    4.7.6 DLN-2.0+入口导叶运行  45
    4.7.7 DLN-2.0+入口抽气加热(IBH)  45-46
    4.7.8 DLN-2.0+燃气吹扫系统  46-47
    4.7.9 火焰检测  47
    4.7.10 点火系统  47
    4.7.11 应急运行  47-48
第五章 S109FA机组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应用研究  48-64
  5.1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应用  48-49
  5.2 温度匹配的功能及其在深度减负荷技术上的应用  49-52
    5.2.1 汽机的温度匹配功能  50-51
    5.2.2 温度匹配在深度减负荷上的应用  51-52
  5.3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排气温度控制  52-55
    5.3.1 排气温度控制系统简介  52-53
    5.3.2 排气温度控制基准  53-54
    5.3.3 滑参数停机的排气温度控制  54-55
  5.4 进口压力控制(IPC)功能及其在深度减负荷操作上的应用  55-56
    5.4.1 “IPC”功能  55
    5.4.2 “IPC”在深度减负荷上的应用  55-56
  5.5 滑参数停机法深度减负荷的热应力控制  56-64
    5.5.1 深度减负荷过程中温度等变率的选择  56-60
    5.5.2 深度减负荷过程中的热应力控制  60
    5.5.3 不同的主蒸汽温度改变率对热应力的影响  60-64
第六章 S109FA机组深度减负荷技术对机组寿命的影响研究  64-83
  6.1 深度减负荷对燃机热通道部件的影响  64-65
  6.2 9FA燃机寿命检测  65-73
    6.2.1 燃机寿命监测的评判准则  66-67
    6.2.2 燃烧系统维护间隔  67-69
    6.2.3 高温气体通道维护间隔  69-72
    6.2.4 转子维护间隔  72-73
    6.2.5 机组大修间隔  73
  6.3 汽机寿命监测  73-81
    6.3.1 解析法计算转子温度和应力  74-77
    6.3.2 转子应力—应变分析  77-79
    6.3.3 雨流计数法  79-80
    6.3.4 转子寿命损耗分析  80-81
  6.4 S109FA机组的寿命管理  81-83
结论与展望  83-86
  一 结论  83-85
  二 展望  85-86
参考文献  86-8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与本研究有关的工作  88-8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9-90
致谢  90-91
附录  91

相似论文

  1. IGCC系统高温合成气中碱金属凝结特性的试验研究,TM611.3
  2. 煤基SOFC/IGCC联合循环系统性能研究,TM611.3
  3. 不可逆焦耳—布雷顿及其联合循环的热力学优化分析,TK123
  4. 重型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应用,TK323
  5. 变工况航天器太阳电池翼在轨热—结构分析,V442
  6. 高速铁路斜拉桥塔座大体积混凝土三维温度—应力场分析及施工控制,U444
  7. 湿式多片摩擦离合器摩擦副热分析,TH133.4
  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汽轮机DEH改造及控制策略优化,TM621
  9. IGCC电站工艺系统设计分析与热力学系统研究,TM611.3
  10.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特性分析及数学建模,TK229.929
  11. 横门电厂一二期机组运行方式优化探讨,TM621
  1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负荷分配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TM611.31
  1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天然气管网耦合特性研究,TM611.31
  14. 氢氧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涡轮导叶的流动与冷却数值研究,V235
  15. 火焰筒壁面复合冷却结构的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V231.1
  16. 基于SIS系统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经济性分析,TM621.3
  17. 联合循环机组的性能模型研究及应用,TM611.3
  18. 还原性气氛下煤灰熔融特性的试验研究,TQ533
  19. 薄膜式LNG船液货舱热应力分析及其对结构强度的影响,U661.43
  20. 大型薄膜型LNG船结构疲劳强度分析,U661.4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发电、发电厂 > 发电厂 > 火力发电厂、热电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