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析小泉政府时期日本对华外交的“两面性”

作 者: 梁丽莉
导 师: 武心波
学 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 业: 外交学
关键词: 日本外交 中日关系 日本学 大学出版社 朝贡体系 小泉 钓鱼岛 日本人 外交政策 中国与日本
分类号: D83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日本是一个有着显著特色的民族,其民族性格中的两面性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已被R·本尼迪克特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日本的两面性不仅体现在民族性格方面,而且在国际关系、国家外交以及民族感情等方面也有明显体现。本文在概略性地追溯了中日外交关系史之后,将重点放在对小泉时期中日关系表现异常的“政冷经热”现象的透视及其原因分析上。经历了古代朝贡体系,近代西方国际体系,还有战后的冷战时期,日本外交两面性的外部特征和实际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进入21世纪,日本外交的“两面性”在小泉政府时期又再次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新的演绎和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内容和特征。本文认为,在对华外交上,小泉时期的日本外交“两面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在经济上采取“借重、支持合作、积极接触”外交政策成功打造了中日之间“经热”局面;在政治、安全上采取“防范、限制、遏制”的外交政策造成了中日之间“政冷”的另一面。这种“政冷经热”的畸形国家关系,为新时代日本外交的两面性作出了生动的诠释。同时,与以往日本外交两面性具有历时性(不同时期具有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所不同的是,小泉时期的外交两面性具有共时性(同一时期具有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在对强国依附性上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双重依附性,即:在某种程度上既反美又反中,既依靠美国又依靠中国,而潜伏在背后的深层动机则是希望利用美国在政治与军事上的帮助来实现国家的正常化,成为政治大国;在经济上则利用中国崛起的效应,帮助自己尽快地摆脱长达十数年的萧条,并通过占有中国广阔的市场去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上的利益与好处。这种复杂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21世纪日本外交两面性的实际内涵得到了新扩展,在发展路径上也不再沿袭过去的先由弱到强、再由强转弱的单一路径选择所引发的两面性的历史转换,而是出现了在同一历史时段上通过双重博弈和两面下注,从两头同时谋取好处和利益的实效。这样,虽然“两面性”的内在矛盾更加凸显,操作难度更大,但通过巧妙地穿行运作,其所产生的实际收益也是空前的。正确认识日本那看似相互矛盾的外交举动,并对这些举动做出客观而准确的分析,有利于各国在处理对日关系时,灵活应对并把握外交上的主动权,这也是本文探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6
Abstract  6-9
导言  9-18
第一章 日本对华外交的历史透视  18-33
  第一节 古代朝贡体系下的中日关系  18-23
    一、日本对朝贡体系的追随与模仿  18-21
    二、日本不安分于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  21-23
  第二节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下的中日关系  23-27
    一、中日两国对西方冲击的回应  23-24
    二、由“脱亚入欧”到“脱欧返亚”看日本两面性的转换  24-27
  第三节 冷战时期日本对华外交的展开  27-33
    一、“脱亚入美”背景下的中日关系  27-28
    二、“脱美入亚”倾向下的日本对华外交  28-33
第二章 小泉时期对华外交的“两面性”  33-46
  第一节 小泉时期中日关系的“政冷”  34-40
    一、历史问题  34-37
    二、钓鱼岛之争  37-38
    三、台湾问题  38-40
  第二节 小泉时期中日关系的“经热”  40-46
    一、中日经贸互补互惠  40-42
    二、小泉时期日本对华投资  42-43
    三、中国经济发展是拉动日本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43-46
第三章 小泉对华外交“两面性”之原因探析  46-63
  第一节 内在原因探析  46-55
    一、日本独特的地缘环境  46-49
    二、日本社会文化因素  49-51
    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51-54
    四、日本对中国抱有的特殊历史心态  54-55
  第二节 外在原因探析  55-63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  55-56
    二、中国因素  56-59
    三、美国因素  59-63
结语  63-65
参考文献  65-70

相似论文

  1. 海水中几种金属离子对对虾幼体生长发育及体内碱性磷酸酶和ATPase的影响,S968.22
  2. 二战期间日本别子铜矿中国劳工研究,K265.6
  3. 从韩国外交政策看议会的影响力和韩国的政党发展,D731.26
  4. 戴高乐执政时期对联邦德国政策分析,K565
  5. 中国当代外交政策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D822.351
  6. 从苏联对东欧的政策看苏联软实力的兴衰(20世纪40-60年代),K512.5
  7. 春秋时期郑国外交研究,K225
  8. 论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外交政策,D831.26
  9. 论我国软实力的现状及其提升,D822.3
  10. 乌克兰独立以来外交政策的演变,D851.13
  11. 冷战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D871.2
  12. 美国对华政策的文化因素探析,D871.2
  1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土耳其外交政策探析,K374
  14. 后冷战时期日本对印度政策,D831.3
  15. “9·11”事件后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重塑与挑战,D871.2
  16. 试论柯立芝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D871.2
  17. 印度思想库及其对华政策主张研究,D822.335.1
  18. 美国军工复合体对国家外交政策的影响,D871.2
  19. 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革命外交”(1923-1927),K262
  20. 以色列政党制度及其对外政策的影响,D838.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