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预决事实的效力

作 者: 曲妍
导 师: 唐力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民事诉讼法学
关键词: 预决事实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争点效 适用条件
分类号: D9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预决事实是否具有预决效力的问题,是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理论难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四)、(五)两项及第二款对预决事实的定义及其对后诉的效力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个规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围绕着预决事实的基本原理及这一规定的漏洞,结合美、日两国的“争点排除规则”和“争点效理论”进行比较,对这一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了预决事实的概念、性质和范围,这应当是研究预决事实理论的逻辑起点,对预决事实效力的研究应当首先从这里入手,即明确预决事实的性质和范围。预决事实不但是预先被前诉判决了的事实,还是与前诉有着先决关系的事实,而且预决事实的范围通常及于主要事实,例外的情况下及于某些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在美国,产生排除效力的争点也包括纯粹的法律问题,而我国预决事实不可能包适纯粹的法律问题,而只及于与事实相混合的法律问题。本文第二部分析了赋予预决事实以法律效力的必要性,通过介绍现实中出现的部分疑难案例,分析传统既判力理论的局限性,从而论证了赋予预决事实以排除效力的必要性。赋予预决事实以决定力,是克服和补充既判力理论局限性的一种途径。本文第三部分通过对司法认知、预决事实的效力和既判力三个概念的比较,澄清了对预决事实效力本质的错误认识。预决事实的效力不应当从司法认知的角度去认识,也不应当将其完全归入既判力的范畴,预决事实的效力与既判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为预决事实既不是免证事实,也不是诉讼标的,所以,预决事实的效力既不是免证效力,也不是既判力的衍生,而是一种独立的决定力。另外,对预决事实效力的性质认识也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绝对效力说和相对效力说的对抗。在综合分析和比较两种观点的之后,作者认为,预决事实的效力应当是一种相对的决定效力,但这种相对的决定效力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相对的。前后诉中当事人同一的情况下应当产生绝对的效力,在当事人不同的情况下应当具有相对效力,允许未参加前诉辩论的第三人以反证推翻。但是如果是第三人先主张适用预决效力,则不允许对方当事人推翻,因为对方当事人在前诉中已经对此事实有过充分的辩论。本文第四部分在明确预决事实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而确立了预决事实发生效力的构成要件和程序保障要件。与此相关的是美国民事诉讼法上的“争点排除”规则和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提出的“争点效”学说。英美法系以美国为代表有“三要件说”,而大陆法系以日本为代表有“五要件说”,通过比较研究,本文认为,我国预决事实产生效力的实质要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判决的形成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即该事实对判决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反过来说,如果该事实与判决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它就不能与判决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更不能获得和判决的既判力相类似的一种拘束力—预决效力。(2)当事人在前诉对该事实中有过平等且充分的争执。未经过当事人充分争执,如自认的事实、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的事实,不能够产生预决的效力。(3)该事实需要经过实质性的裁判,而非程序性裁判。预决事实的程序保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案件有标的额大小的给付之诉中,前诉与后诉的系争利益几乎等同;2、必须经过当事人的援引。消极适用条件包括:一是在当事人在前后诉中证明负担不同的情况下不得适用;二是如果适用预决事实的排除效力,会对案外人造成不适当的影响,则法院不予适用;三是不能上诉的事实不能作为预决事实产生预决效力;四是立法、司法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前案判决时的情势已发生变更的,适用预决事实会带来不适当的后果,不能适用。本文最后一部分具体分析了我国关于预决事实的规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方案。根据《证据规定》第九条第(四)、(五)项的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除外。”我国关于预决事实规定的问题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规定并没对预决事实的性质和范围作出具体的规定;第二,该规定将预决事实效力的相对性泛而化之,不分主体客体,一概均可推翻;第三,没有规定预决事实效力的确认的程序和推翻程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1、立法上的完善;2、建立一套科学的争点整理程序及规范判决理由的书写;3、建立预决事实效力确认和推翻程序;4、提高法官素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0
一、预决事实的概念和范围  10-14
  (一) 我国预决事实的定义和范围  10-11
  (二) 美国民事诉讼法上“争点”的概念及范围  11-12
  (三) 大陆法系国家预决事实的定义和范围  12-13
  (四) 对我国预决事实概念和范围界定的完善  13-14
二、赋予预决事实以拘束力的必要性  14-16
  (一) 传统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的局限  14-16
  (二) 传统既判力理论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16
三、预决事实效力的本质和性质  16-24
  (一) 预决事实效力的本质  16-21
    1. 司法认知说  16-18
    2. 既判力说  18-19
    3. 独立效力说  19-20
    4. 预决事实的效力与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平原则  20-21
  (二) 预决事实效力的性质  21-24
    1. 关于预决事实效力性质的争论  21-22
    2. 预决事实的效力应当是相对的  22-24
四、预决事实产生效力的要件和程序保障  24-31
  (一) 美国和日本的规定  24-25
  (二) 我国预决事实产生效力的构成要件  25-26
  (三) 预决事实产生排除效力的程序保障  26-31
    1. 预决事实产生效力的积极要件  26-27
    2. 预决事实发生效力的消极条件  27-31
五、我国预决事实效力的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31-40
  (一) 我国司法解释中预决事实及其效力的内涵  31
  (二) 我国关于预决事实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31-32
  (三) 完善预决事实效力适用的机制  32-40
    1. 立法上的完善  32
    2. 建立一套科学的争点整理程序及规范判决理由的书写  32-36
    3. 建立预决事实效力确认和推翻程序  36-39
    4. 提高法官素质  39-40
结论  40-42
参考文献  42-44

相似论文

  1.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D924.1
  2. 粗粒土干燥状态下压实研究,U416.166
  3. 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共通原则,D925.1
  4. 论我国刑事相对不起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D925.2
  5. 我国减刑制度的适用问题及其完善,D924.1
  6. 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923
  7. 多路立交类型体系及评价的研究,U412.352
  8. 民事判决理由的效力研究,D925.1
  9. 预决事实的效力及适用问题研究,D925.1
  10. 情事变更原则研究,D913
  11. 论刑事诉讼中的起诉变更,D915.3
  12. 论情事变更制度,D913
  13. 特殊防卫权分析,D924.1
  14. 非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可行性研究,D997
  15. 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925.2
  16. 论特殊防卫权,D924.1
  17. 民事判决已决事实效力研究,D925.1
  18.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审判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D925.1
  19. 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发展与完善,D912.29
  20. 论民事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