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个性的抗争及为家庭和谐而做的让步

作 者: 印加荣
导 师: 李杨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个性抗争 自由与责任 诗意栖居 和谐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6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安妮·泰勒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早在1994就被《星期日泰晤士报》提名为“在世的用英语写作的最伟大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认为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她的小说“幽默风趣,有着清新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细节和精致的结构”。她的作品以生动形象的对话描写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著称,以表现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为主,以小见大,探索他们的野心、梦想、弱点和危机。自从1964年发表《假如黎明总要来临》以来,泰勒的文学之旅硕果累累,有目共睹: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十七部长篇小说(到2006年)、书评等等,而且反响颇佳。《想家餐馆的晚餐》得普利策提名,并获福克纳文学奖,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而《活生生的教训》获1989年普利策文学奖也让她实至名归。尽管如此,由于泰勒的作品不容易入学理之流,在学术界她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美国,保罗·贝尔的《安妮·泰勒:批评指南》和沃尔克的《安妮·泰勒的艺术性和非本质属性》两部研究著作较为突出。两部书都系统地介绍了泰勒的多部小说的内容和主题,对读者全面了解泰勒的小说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贝尔的侧重点在指导采用合适的批评理论解读泰勒的作晶,而沃尔克主要探讨了泰勒作品的主题和话题——个人身份与家庭之间的张力、生活和艺术的相互影响。而在中国国内,泰勒研究也仅限于书评和几篇硕士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对泰勒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文在继承沃尔克关于泰勒小说中个人和家庭的关系这一主题探讨的基础上,借助自由与责任,诗意栖居等几个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概念对安妮·泰勒的小说作品进行解读,将对作品男性人物的剖析与对人类的生存思考融为一体,希望从这一新的角度解读泰勒作品的创作意义,能较为全面地分析泰勒的作品和她的思想精髓。作为最擅长描写刻画家庭心理的小说家之一,泰勒对人类顽强的忍耐精神始终抱有信念,这可以从她刻画的个性强烈的人物中反映出来。尽管泰勒保持了必要的创作距离,但她对这些人物都饱有同情。她描写的男性人物,从社会一般的观点看来,是一群一无是处的蠢货、失败者和适应不了环境的人,可是在她的笔下,他们也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如何保持自身个性和应对外界压力中挣扎着。家庭事务琐碎复杂,男人们在其中难免觉得即使万般努力也回天无力,更何况,他们永远不会放弃对自身独立性的追求。可是泰勒非常鲜明地表达了对他们能坚持自己个性的高度评价,为他们应对变幻莫测的外部世界的努力所感动,也认同了他们适时能调整自己,期待承担一定的责任,为家庭的和谐做出的一定让步。因此,泰勒揭示了个体生命自由的相对性和无可逃脱性,以及在这种有限性的环境中寻求自由、对坚持自我独立性,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的赞赏。泰勒的风格特点在于她敏感细微的视角,厚重的文化感,和对人类生存的普遍同情。她受美国超验主义流派的影响,因而对个人价值尤为关注;她所处的年代,存在主义思潮方兴未艾,使得她对人的存在有了更深的认识,而美国社会家庭的巨大变化也是她小说成型的又一因素。本文正是以分析泰勒多部作品中男性人物的特点为出发点,虽然在不同阶段,他们在家庭里扮演着儿子、丈夫、父亲三个不同的角色,但是有一点他们极其相似:从来未曾停止对自身的个性和独立性的追求,总是在个性抗争和家庭责任中处于两难,从而折射出泰勒人性主义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全面地分析男性人物在家庭中进行个性抗争所采取的形式。家庭角色的不同,他们维护个性,追求自由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受社会变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叛逆的儿子们,对家庭的一切传统、习惯都有微词,以自己极端的方式发泄他们的不满,以宣扬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在丈夫中,有不堪家庭的压抑,离家出走多年的,有喜欢时不时一言不发、独居一隅的,拒家人于一门之外的。而作为父亲,对其孩子们的成长不上心,也使不上力。他们感觉在家庭里受到了压抑,困于家庭之内,他们进行个性抗争是追求内心自由的强烈表现。第二章探讨了自由的相对面——责任的重要性,即个人自由和家庭责任之间的二元关系。他们的“逃离-回归”家庭的模式在泰勒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体现出了一种主题性的重要性。一方面,男性们以个性抗争的发展方式维护自身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与家人的互动和交流来保持自己个性的完整性。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不仅是社会所期望的,也是构建完整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还是达到内心平静和家庭和谐的关键。本文指出,个性抗争是实现自我自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责任是与自由相伴相生的,有限的自由不仅是唯一可能的自由,而且也是家庭和谐的必须。泰勒作品中男性人物在逃离家庭的过程中,不管有没有明示,最后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表达回归家庭或表达回归的愿望。第三章在前两章对个人自由和家庭责任关系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理念,指出“诗意栖居”是超越了文学审美意义上的人类存在的至高境界,“以审美的人生态度生活在大地上”是个人内心和谐的一种外化,这是人得以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存在的重要途径。本文阐释通过思索的力量,个人不仅能参透自然世界,也能体验到与内心自我的亲密接触。生活的超脱性使得个性抗争与家庭责任能够达成让步,实现家庭和谐。泰勒的男性人物不是家庭的希望或家庭的顶梁柱,也没有成为社会的脊梁,但他们的内心世界至少是没有荒芜的。他们将生活中的烦恼、痛苦、挫折、不幸、打击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消解,在平衡中让生活继续下去,这在泰勒看来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诗意栖居”的态度。如果能在变化无常的世界中明白自己的处境,并在受限的生活中创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逃匿艰难的环境,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真正自由的人,而这种自由会给他带来内心的和谐。如果在坚持个性、维护自我一定自由度空间的同时能承担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平衡家庭成员的关系、满足家庭的期望和发展,达到家庭的和谐,一种诗意栖居的状态也近在眼前了。泰勒的男性人物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他们只是徘徊在追寻个人自由和家庭责任依靠之间,他们的个性因此是不完整的,他们的家庭也充满着摩擦、怨恨、离异,爱与恨的交织、背叛和维护。本文在对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当代家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提出了在泰勒的作品中体现了通过在坚持自身个性、追求个人自由的前提下,若是能把握好对家庭的责任,怀有诗意栖居的审美生活态度,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家庭的和谐是有可能。在泰勒的作品中反映出家庭的和谐来自个人内在的和谐,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坚持个性是维护个人完整性的必要,是达到个人的内心和谐和家庭和谐的前提。内外的和谐才有可能达到诗意栖居的审美生活状态。

全文目录


Abstract  6-10
摘要  10-13
Introduction  13-19
Chapter One Assertion of Individuality and Pursuit of Freedom  19-36
  1.1 Different Roles, Different Ways to Assert One's Individuality  19-31
    1.1.1 Defiant Sons Breaking Balance  20-23
    1.1.2 Husbands Evading from Family Life as Hell Being Others  23-26
    1.1.3 Absence and Avoidance of Fatherly Role  26-31
  1.2 Persistent Pursuit of Inner Freedom  31-36
Chapter Two Responsibility and Compromise to Family Harmony  36-46
  2.1 Good Faith in Responsibility  36-44
    2.1.1 Assump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Family Roles  37-42
    2.1.2 Taking Responsibility as a Must to the Whole Self  42-44
  2.2 Compromise to Family Harmony  44-46
Chapter Three Poetically Dwelling on the Earth  46-53
  3.1 Dwelling as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46-49
  3.2 Intrinsic Harmony of Individuals and Family Harmony  49-53
Conclusion  53-57
Bibliography  57-61
Acknowledgements  61-6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2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7.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8.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9.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10.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1.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2.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3.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4.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5.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6.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7. 伊斯兰家庭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B968
  18.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9.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20.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21.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