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诗传笺通释》通假研究

作 者: 李书良
导 师: 朱承平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毛诗传笺通释》 本字标准 本字范围 本借联系 本借对应 本借时代先后
分类号: H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表意文字系统中,通假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语言文字现象,一直都是小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以《诗经》用字为基础,破释了上古时期的许多假借字,在清代假借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假借释例,也为今天研究汉字假借现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对《毛诗传笺通释》中的通假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对马瑞辰在《诗经》假借字考释过程中所体现的通假理论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们今天的通假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本字标准方面,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贯彻的是形义相合之字与古通用字相配合的本字标准。本文认为在实际考释中,这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并不矛盾,它们完全可以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有效开展破释假借字的工作。在本字取材范围方面,马瑞辰能够摆脱《说文》本字的束缚,敢于从其他古字典辞书中取用本字,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这种做法有效化解了《说文》本字不足导致的矛盾,避免了过于遵从《说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本字与借字的联系方面,本文对《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语音、意义、形体这三个方面的联系进行了考查,从而得出;语音联系是假借破释的本质要求,假借的破释一定要以语音联系为前提和依据;本字借字之间是否存在意义联系这个争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对“通假”这个概念的不同理解,本字和借字之间不应该存在意义联系,以区别于“同源通用”现象;形体上的联系只是语音联系的外部表现,我们在通假研究中绝不能离开语音联系这个本质要求去空谈“形近通假”。在本字与借字的对应关系方面,本文对《毛诗传笺通释》中的本字和假借字之间的多种对应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与马瑞辰破释通假的原则和习惯有关,在训诂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字与借字的时代先后问题,是通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诗传笺通释》中的本字可以产生于借字之前,也可以与借字同时并存或者产生于借字之后。本文认为在寻求本字的时候,要始终把握形义相合这个本质要求,而不应该以产生时代的先后为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前言  7-16
  一、通假研究概述  7-13
  二、《毛诗传笺通释》通假研究的价值  13-14
  三、本文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4-16
壹 《毛诗传笺通释》的本字标准  16-22
  一、《毛诗传笺通释》中的本字  16-19
  二、《毛诗传笺通释》中两种本字的不同功用  19-21
  三、《毛诗传笺通释》对本字标准问题的启示  21-22
贰 《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取材的范围  22-30
  一、《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的取材范围  22-27
  二、《毛诗传笺通释》在《说文》以外辞典中取用本字的原因  27-28
  三、《毛诗传笺通释》本字取材范围的借鉴意义  28-30
叁 《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联系  30-50
  一、《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语音联系  30-37
  二、《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意义联系  37-46
  三、《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形体联系  46-50
肆 《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对应关系  50-57
  一、《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对应情况  50-56
  二、《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对应关系的启示  56-57
伍 《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时代先后  57-61
  一、《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的时代先后关系  57-60
  二、《毛诗传笺通释》中本字与借字时代先后关系评析  60-61
  三、《毛诗传笺通释》本字借字的时代先后问题的启示  61
陆 结语  61-64
参考文献  64-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马瑞辰及其《毛诗传笺通释》研究,I207.22
  2. 试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中对假借字的论说,H122
  3. 王筠谐声声符理论探究,H122
  4. 甲骨文合体象形字的文象关系研究,H122
  5. 与手有关部首的形义特点及字形演变规律研究,H122
  6. 基于写作学视野的形声字造字思维规律研究,H122
  7. 组形·借代·衬托,H122
  8. 字符的诞生,H122
  9. 《说文解字》形声重文研究,H122
  10. 《说文解字索隐》研究,H122
  11. 《说文解字》同体会意字研究,H122
  12. 甲骨文象形字研究,H122
  13. 会意字构形理据研究,H122
  14. 现代形声字层级关系研究,H122
  15. 基于知识体的《说文解字》会意字构形研究,H122
  16. 古文字构件朝向研究,H122
  17. 喃字发展演变初探,H122
  18. 清代“转注”学说研究,H122
  19. 清代会意学说研究,H122
  20. 睡虎地秦简文字构形系统研究,H122
  21. 清代“假借”学说研究,H12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文字学 > 汉字构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