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型组织修复用纳米纤维材料的初步研究
作 者: 田远
导 师: 李从举
学 校: 北京服装学院
专 业: 材料学
关键词: 组织修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PLA 复合纤维 结构
分类号: TB38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组织修复材料对支架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静电纺纳米纤维材料由于其对天然组织的结构仿生,是组织修复的理想材料。本课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组织修复用具有微/纳米纤结构的PLA膜,为了提高膜的生物相容性,向PLA中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羟基磷灰石(HAP)、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电纺制备出了PLA/HAP,PLA/Col,PLA/Col/HAP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研究分析了这四种膜的组成,微观形貌,浸润性,力学性能等,并对四张膜进行了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表明,HAP,Col成功的掺杂入了纤维中,制备出的四种膜微观形态均较好,纤维直径小于1μm。HAP的加入提高了纤维膜的拉伸强度,Col的加入虽然导致纤维膜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有效的改善了浸润性。细胞培养染色结果也表明细胞在有Col成分的膜上生长更为密集和均匀。静电纺丝制备的PLA纳米膜力学性能较差,为了提高其力学强度,对电纺膜进行了热压的后处理,压强均为500kPa,并分别设置恒定温度60℃,85℃,100℃,保温24h。结果表明后处理提高了纤维膜的结晶性,增加了纤维的交联点,电纺膜的拉伸强度明显的提高,其中60℃为最佳热处理温度,此时纤维膜的拉伸强度从5.38MPa增大到24.45MPa。高于85℃的温度较高会导致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电纺纤维形貌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电纺膜的功能,我们采用正负两极双喷头对纺法制备了PLA/PCL扭曲螺旋纤维及PLA/PEG串珠状这样具有特殊结构的生物可降解纤维。这种特殊的结构有望拓展静电纺丝材料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绪论 9-22 1.1 组织修复纳米纤维材料 9-13 1.1.1 组织工程学及其原理 9-10 1.1.2 纳米纤维材料用于组织修复的优势 10-11 1.1.3 纳米纤维组织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 11-13 1.2 静电纺丝制备微纳米纤维材料 13-15 1.2.1 静电纺丝成型过程 13 1.2.2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 13-15 1.3 静电纺制备特殊形貌纤维 15-18 1.3.1 多孔表面结构的纳米纤维 15-16 1.3.2 核-壳结构/中空纤维 16 1.3.3 平行有序排列纤维 16-18 1.3.4 扭曲/螺旋结构 18 1.4 静电纺丝的应用 18-21 1.4.1 过滤材料 18-19 1.4.2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 19-20 1.4.3 传感器材料 20 1.4.4 疏水/超疏水表面 20 1.4.5 高分子纳米模板 20-21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22 第2章 聚乳酸掺杂生物活性物质组织修复膜材料的电纺制备与细胞培养 22-35 2.1 引言 22-23 2.2 实验部分 23-26 2.2.1 主要原料与仪器 23-24 2.2.2 羟基磷灰石的制备 24 2.2.3 电纺制备PLA 掺杂生物活性物质纳米纤维膜 24-25 2.2.4 细胞培养实验 25 2.2.5 实验表征及测试 25-26 2.3 结果与讨论 26-34 2.3.1 羟基磷灰石的形貌和组成分析 26-27 2.3.2 PLA 掺杂生物活性物质电纺膜形貌的表征 27-29 2.3.3 四种纤维膜的红外及XRD 测试结果 29-31 2.3.4 拉力测试结果 31-32 2.3.5 四种膜的浸润性研究 32-33 2.3.6 细胞培养结果 33-34 2.4 本章小结 34-35 第3章 聚乳酸纤维膜的热压力学增强实验 35-41 3.1 引言 35 3.2 实验部分 35-36 3.2.1 主要仪器与原料 35 3.2.2 实验步骤 35-36 3.2.3 测试方法 36 3.3 结果与讨论 36-39 3.3.1 电纺纤维膜热压前后的微观形态 36-37 3.3.2 热压前后纤维膜的结晶性研究 37-38 3.3.3 拉力测试结果 38-39 3.4 本章小结 39-41 第4章 静电纺丝制备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生物可降解纤维 41-50 4.1 PLA/PCL 扭曲螺旋纤维的制备 41-45 4.1.1 引言 41-42 4.1.2 实验部分 42-43 4.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45 4.2 具有串珠结构PLA/PEG 纤维的制备 45-49 4.2.1 引言 45-46 4.2.2 实验部分 46-47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7-49 4.3 本章小结 49-50 第5章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5-56 致谢 56
|
相似论文
-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 溶胶—凝胶AAO模板法制备ITO准一维纳米结构,TB383.1
-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 水热法制备氧化物中空微球,TB383.4
-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 非晶合金的结构和玻璃形成能力研究,TG139.8
- 硬质合金与钢连接工艺及机理研究,TG454
- 钛酸锶钡铁电薄膜的制备及电热效应,TB383.2
- 永磁磁力耦合器结构与特性研究,TH139
- 常温低温组合密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与优化设计,TH136
-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建筑创作的艺术化技术理念研究,TU-86
-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 燃尽风对W型火焰炉炉内气固流动影响的试验研究,TK229
- 电动车用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仿真研究,TM341
- 电动车用轴径向—轴向磁通复合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研究,TM341
-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多层卫星网络稳定性设计研究,TN927.23
- 音乐结构自动分析研究,TN912.3
-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工程材料学 > 特种结构材料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