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国际技术标准竞争博弈分析

作 者: 吕波
导 师: 龚艳萍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学
关键词: 技术标准竞争 网络外部性 博弈论 LV模型
分类号: F27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8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谁制定的标准为世界所认同,谁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和经济利益。因此,一个时期以来,发达国家政府都争先恐后地加大力度进行标准化战略研究,试图在技术标准竞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本文讨论了在网络市场中厂商的策略选择:当存在互不兼容的技术时,厂商之间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基于不同的网络进行标准竞争:一个是双方形成一个共同的兼容标准,或者其中的一方通过免费授权的方式吸引对方放弃一种技术,从而使双方在同一个网络内竞争。从市场标准创建的角度来看,前一种体现为一种竞争方式,后一种体现为一种合作方式。在弱肉强食的市场中,厂商之间的技术标准之争决定了厂商未来的发展和命运。在动态的博弈过程中,厂商之间的技术标准竞争如同生态系统中的种群竞争,两家厂商竞争最终的结果有两种:种群共存,一种群获胜,另一种群灭亡。本文通过技术标准及其网络效应分析。首先在界定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技术标准进行详细分类,分析了标准的特点、作用及功能。接着利用网络经济学理论,探讨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机制,并分析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标准竞争。在界定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企业在技术标准定位、竞争以及形成后的战略选择。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提出了我国企业技术标准战略。最后,本文将生态学中种群竞争的LV模型运用到经济学领域,用种群竞争来模拟技术标准竞争。文中在分析模型适用性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涵义,并对模型进行改进,求出均衡解以及保持均衡解稳定性的条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导论  8-12
  1.1 技术标准时代的到来  8-9
  1.2 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  9
  1.3 博弈论  9-10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0-12
第二章 网络外部性与技术标准竞争的文献综述  12-20
  2.1 标准化的起源与发展  12-14
    2.1.1 均衡竞争流派  12-13
    2.1.2 过程竞争流派  13-14
  2.2 竞争理论的两大主题——产品竞争和标准竞争  14-16
    2.2.1 产品竞争  15-16
    2.2.2 占优设计(技术轨迹、平台、标准)竞争  16
  2.3 标准竞争中的网络经济理论和收益递增理论  16-17
  2.4 网络外部性理论的研究概况  17-19
  2.5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19-20
第三章 网络外部性与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理论分析  20-36
  3.1 技术标准  20-26
    3.1.1 技术标准的定义  20-21
    3.1.2 技术标准的作用  21
    3.1.3 技术标准的分类  21-23
    3.1.4 国际技术标准的特点和功能  23-25
    3.1.5 落后技术成为标准的案例  25-26
  3.2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26-27
    3.2.1 标准的知识产权问题  26-27
    3.2.2 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标准问题  27
    3.2.3 标准中的知识产权  27
  3.3 标准竞争的定义  27-29
  3.4 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  29-36
    3.4.1 网络外部性的定义  29-31
    3.4.2 网络外部性的来源  31-32
    3.4.3 网络外部性的特点  32-33
    3.4.4 技术标准外部性的三个主要因素  33-34
    3.4.5 影响消费者选择策略的技术标准因素  34-36
第四章 国际技术标准竞争的博弈模式分析  36-52
  4.1 技术标准竞争博弈模式  36-40
    4.1.1 协调博弈和非协调博弈  37
    4.1.2 互不兼容技术标准竞争策略  37-38
    4.1.3 兼容技术标准竞争策略  38-40
    4.1.4 两个实力悬殊企业的技术标准的策略  40
  4.2 LV模型在技术标准竞争分析中的应用与改进  40-46
    4.2.1 LV模型的相关研究  40-41
    4.2.2 LV模型的应用与改进  41-42
    4.2.3 LV模型的均衡解及其演进  42-46
  4.3 国际技术标准竞争博弈模型的实证分析  46-51
    4.3.1 实证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收集  46-48
    4.3.2 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  48-50
    4.3.3 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  50-51
  4.4 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  51-52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2-54
  5.1 研究结论  52-53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53-54
参考文献  54-58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8-59
附录2: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2. 我国网络团购诚信管理对策的研究,F203
  3. 基于努力水平契约不完全性的呼叫服务外包合同设计研究,F224.32
  4. 基于博弈理论的货运列车编组调度模型与算法研究,O225
  5. H公司VMI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F253.4
  6. 认知无线电的频谱分配技术研究,TN925
  7. 制造网格环境下企业群体协同机制研究,F272
  8.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224.32
  9.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F832.4
  10. 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配套政策建议及评价机制研究,TM73
  11. 构建我国地方间CDM投融资模式研究,X38
  12. 语言经济学相关问题研究,H0-05
  13. Femto-Cell关键技术研究,TP393.01
  14.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线性契约的激励机制研究,F832.51
  15. 我国交叉性金融业务的法律监管问题研究,F832.2
  16. 法律与社会规范: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D90
  17. 基于博弈论的足球机器人对抗策略与协调合作,TP242
  18. 网格资源定价机制和交易策略研究,TP393.09
  19. 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价及提升途径研究,F293.33
  20.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分析,F752.02
  21. 项目实施中业主与承包商博弈行为分析研究,F224.3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企业经济 > 企业生产管理 > 企业技术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