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科诨”看中国传统戏剧美学精神

作 者: 李云丽
导 师: 古风
学 校: 扬州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科诨 戏剧 传统戏剧 戏剧美学精神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诨”是插科打诨的简称,是戏剧演出中角色的滑稽动作和道白的合称,是戏剧中各种使观众发笑的喜剧性的穿插。“科”和“诨”都是戏剧术语。“科诨”中的“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滑稽动作,它是隶属于广义的“科”的一个子概念。广义的“科”是指戏剧中演员的动作表情或舞台效果的提示。“诨”也是隶属于“宾白”的一个子概念。“宾白”泛指戏剧中的语言,“诨”特指戏剧表演中演员的滑稽调笑的语言。“科诨”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戏剧萌芽之初就有“科诨”的影子。“科诨”虽然只是戏剧中的一个小元素,但它同样能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本文在我国传统戏剧作品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科诨”的形成发展、“科诨”的戏剧艺术形态,并分析了“科诨”的戏剧美学精神。本文共分成引言、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意义及价值两个部分。文献综述部分列举了学术界从古至今的研究成果;选题意义及价值部分阐释了选题的意义及文章写作的可行性,同时也指出了文章写作面临的困难。正文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科诨”的形成及发展。本章分为四个小节。通过对“科诨”概念的考释,以及对“科诨”形成发展的阐述,分析了“科诨”产生的必然原因,指出“科诨”的出现和戏剧有着必然联系,除此之外,“科诨”的产生还受到我国深厚民族底蕴和文化传统以及传统戏剧结构体制的影响。第二章:“科诨”戏剧艺术的基本形态。本章分为两个小节。在解读我国传统戏剧作品的基础上,分析了“科诨”和戏剧的关系,指出了“科诨”对剧情发展及舞台效果的重要影响;分析了巧合误会和对比这两种比较典型的喜剧艺术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科诨”戏剧艺术的基本形态,如:比喻夸张、谐音拆字、反语双关、方言俗语等。第三章:“科诨”的戏剧美学精神。本章分为四个小节。通过对我国传统戏剧作品中具体“科诨”的分析,归纳了“科诨”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戏剧美学精神。诸如:“科诨”的颂美精神、“科诨”的讽刺精神、“科诨”的中和精神、“科诨”的娱乐精神,分析了这些戏剧美学精神的复杂成因。总的来说,“科诨”戏剧美学精神的形成受到了我国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社会现实、文化传统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文章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戏剧发展史上“科诨”研究的发展历程,并结合现代的戏剧作品指出了传统“科诨”艺术对现代各种文学样式的积极影响。中国古典戏剧的“科诨”,因其构建在具有普适性的大众文化心理基础上,兼具娱乐效应与教化作用,故而能在古典戏剧的漫长历史里源远流长、历久不衰。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10
  一、关于“科诨”研究的学术综述  7-8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8-10
第一章 “科诨”的形成及发展  10-16
  一、“科诨”概念的考释  10
  二、“科诨”的形成  10-12
  三、“科诨”的发展  12-13
  四、“科诨”的形成原因  13-16
第二章 “科诨”戏剧艺术的基本形态  16-21
  一、“科诨”与戏剧  16-17
  二、“科诨”戏剧艺术的基本形态  17-21
第三章 “科诨”的戏剧美学精神  21-42
  一、“科诨”的颂美精神  21-24
  二、“科诨”的讽刺精神  24-30
  三、“科诨”的中和精神  30-36
  四、“科诨”的娱乐精神  36-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6
致谢  46-47
发表论文  47-48

相似论文

  1. 无声的旋律,I561.074
  2. 论高校校园戏剧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及可持续发展,G641
  3. 狄德罗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研究,I565.073
  4. 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初探,G633.3
  5. 在一种崩溃的生活中守望,I512.073
  6. 荒诞中的现实—《房间》的文体分析,I562.073
  7. 音乐剧《斯文尼·陶德》研究,J832
  8. 原创音乐剧《箱子里的人》中邢丽丽的人物形象分析与塑造,J822
  9. 从艾尔薇拉看歌剧《清教徒》的艺术特征,J832
  10. 从歌剧《伊戈尔大公》看鲍罗丁的创作风格,J832
  11. 《论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抒情性,戏剧性与幻想性》,J624.1
  12. 女性意识在王尔德戏剧汉译本中的体现,I046
  13. 意识形态对英若诚戏剧翻译的影响,I046
  14. 期待视野视角下戏剧翻译研究,H059
  15. 翻译生态环境下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I046
  16. 世德堂本《西游记》成书前“西游”故事的传播,I207.41
  17. 田汉戏剧批评研究,I207.3
  18. “戏剧之王”—万比洛夫及其创作,I512
  19. 美国华裔实验派剧作家张家平作品《中国色彩》之叙事策略,J805
  20. 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研究,J832
  21. 由“老调”看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J8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