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勾栏文化与元杂剧的繁荣

作 者: 包珍
导 师: 韩登庸
学 校: 内蒙古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勾栏文化 元杂剧 文人 市民 歌妓
分类号: I207.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元代杂剧的繁荣有着社会的、文化的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诸多原因。其中,元杂剧的主要演剧场所——勾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元杂剧繁荣和发展的摇篮。勾栏历经几百年的变迁由最初的栏杆演变为了元代的剧场,具有了戏台、看台等完善的建筑构造。而且随着勾栏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以商业性、竞争性、娱乐性和社会性为最基本特征的勾栏文化。勾栏及勾栏文化的形成,带来了戏剧诸多因素的变化,首先促成了元杂剧“本位”因素的遇合。元代文人地位的沉沦、思想的失落、生计的无望促使他们选择勾栏,选择了杂剧创作;元代城市经济和娱乐活动的繁荣及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勾栏观众队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勾栏歌妓与文人传统渊源以及其精湛的技艺又使其成为元杂剧演员最佳人选。这样,文人、市民、歌妓于同一历史时间在勾栏中遇合,成熟并壮大,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次,以商业性、竞争性、娱乐性和社会性为基本特征的勾栏文化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艺术底蕴,促成了元杂剧作品的平民性、趣味性的增强和杂剧艺术的舞台表演水平的提高,进而成就了元杂剧在我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7
引言  7
一、勾栏文化的演变发展  7-15
  (一) 勾栏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11
  (二) 勾栏文化的基本特征  11-15
二、元杂剧“本位”在勾栏的确立、成熟  15-30
  (一) 文人与勾栏  15-20
  (二) 市民与勾栏  20-26
  (三) 歌妓与勾栏  26-30
三、勾栏文化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30-43
  (一) 元杂剧的平民性  31-35
  (二) 元杂剧的趣味性  35-39
  (三) 元杂剧的表演性  39-43
结语  43-44
注释  44-45
参考文献  45-48
附录  48-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从国家农民到社会农民的农民人权嬗变,A811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3.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4. 东汉文人五言诗主题嬗变,I207.22
  5. 晚明苏州民变初探,K248
  6. 清澈雄丽,下笔纯如,J205
  7. 城市小区业主权研究,D923.2
  8. 清末民初时期的文人与书籍设计的转型,J524
  9. 从“神判”到“人判”,I207.41
  10. 从宋词看宋代文人夜生活,I207.23
  11. 元杂剧以诗为媒现象考论,I207.3
  12. 盛唐山水诗与文人漫游,I207.22
  13. 试析马克思的国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03
  14. 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TU986.1
  15. 朱棣《金刚经集注》之注家研究,B948
  16. 文人画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J209.2
  17. 论山水画中的园林题材,J205
  18. 文人山水画点景研究,J205
  19. 黄慎绘画艺术研究,J209.2
  20. 从意象造型谈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写意性,J213
  21. 苏轼文人画思想研究,J209.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戏剧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