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症胰腺炎Th1/Th2型细胞因子变化及乌司他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 者: 岳雁鸿
导 师: 孙治君
学 校: 重庆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Th1 Th2 细胞因子 乌司他丁
分类号: R657.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以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为特点,早期即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虽然目前治疗措施较多,但死亡率仍然较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实验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SAP模型,研究在SAP模型中以及施加乌司他丁干预后Th1/Th2细胞因子在外周血中的变化规律,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SAP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应用乌司他丁治疗SAP对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12只,均为雄性,体重240±30g,随机分为16组,每组7只,即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SAP组(C组)和乌司他丁干预组(D组),其中B组分为2h,6h,12h,24h处死组和生存组(分别记为B1,B2,B3,B4和B生存),同样C组和D组亦分为2h,6h,12h,24h处死组和生存组(分别记为C1,C2,C3,C4,C生存和D1,D2,D3,D4,D生存)。SAP组用3.5%的水合氯醛(0.8ml/100g)行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实验台上,备皮,消毒,铺巾,作剑突下正中切口长约1.5cm,入腹后找到十二指肠将其提起,可见胰胆管及十二指肠乳头,在十二指肠乳头对侧肠壁用皮试针扎一小孔,再用特制的带金属头的钝头5号针头自该孔进入十二指肠肠腔,轻柔的穿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胰胆管约1cm,在靠近十二指肠用2-0号带线缝针缝扎胰胆管,打活结固定5号针头,在靠近肝门处用一血管夹夹闭胰胆管近心端,用1ml皮试空针匀速逆行胰胆管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0.1ml/min),注射完毕后保持8分钟,拔出针头,松开血管夹和结扎线,腹腔内留置青霉素20万单位,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补液(3ml/100g),做好标记放入鼠笼自由进食水,按规定时间(术后2h,6h,12h,24h)行心脏采血并处死大鼠,观察腹内脏器情况,收集腹水和胰腺头部,C生存用于观察生存期,所采全血37℃水浴半小时后离心3000rpm×10min,用EP管收集血清1.5ml冻存于-70℃冰箱待用,测量腹水后用EP管装1.5ml放入-70℃冰箱待用,所采组织标本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交技术人员进行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干预组D组在麻醉后立即臀部皮下注射乌司他丁(3000u/100g),其余步骤同C组。B组开腹后仅翻动胃十二指肠数次,然后关腹,其余步骤同C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4,分别代表Th1和Th2型细胞因子,检测腹水和血清淀粉酶,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评估其病变程度,观察B生存,C生存和D生存各组生存期。结果:①B组各时间点无腹水,血清淀粉酶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Th1/Th2比值无明显变化,光镜下见胰腺组织无水肿出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生存期组在两周内无死亡。②C组血性腹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4h达到高峰(2h,6h,12h之间P<0.05,但24h与12h比较P=0.059>0.05),腹水淀粉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邻时间点比较P<0.05),血清淀粉酶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h,6h,12h相邻两者之间P<0.05,但24h与12h比较P=0.79>0.05),Th1型细胞因子在2h较A组有轻度的升高(P<0.05),但随即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P<0.05),Th2型细胞因子在2h较A组轻度升高(P=0.18>0.05),之后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Th1/Th2比值在2h较A组轻度升高(P=0.082>0.05),之后其比值迅速降低,甚至出现比例倒置。光镜下见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其严重程度病理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h,6h,12h相邻两者之间P<0.05,但24h与12h比较P=0.091>0.05),生存期组存活2.14±1.07天;③D组血性腹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腹水淀粉酶和血清淀粉酶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Th1型细胞因子在2h较A组有轻度的升高(P<0.05),但随即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P<0.05),Th2型细胞因子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2h,6h,12h相邻两者之间P>0.05,但24h与12h比较P<0.05),Th1/Th2比值在2h,6h随时间的增加其比值升高(P<0.05),之后随时间的增加其比值降低(P<0.05),光镜下见胰腺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其病理评分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h,6h,12h相邻两者之间P<0.05,24h与12h比较P>0.05),生存期组存活5.86±2.41天;④相同时点D组与C组比较: D组腹水量,腹水淀粉酶,血清淀粉酶和胰腺病理评分均较C组减轻,D生存较C生存延长(P<0.05),Th1型细胞因子升高(P<0.05),Th2型细胞因子降低(2h,P>0.05,其余P<0.05),Th1/Th2比值显著升高(P<0.05),不同程度逆转了Th1/Th2的极化。结论:1、SAP早期,总体上随着病情的加重Th1型细胞因子逐渐降低, Th2型细胞因子逐渐升高,Th1/Th2比值逐渐降低,趋向于Th1抑制和Th2极化。2、Th1/Th2的失衡程度与SAP的严重程度有关,纠正Th1/Th2的失衡状态,可能在减缓SAP疾病的演进过程中有积极意义。3、检测Th1/Th2型细胞因子可能对SAP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符号说明  5-6
中文摘要  6-10
英文摘要  10-14
论文正文:重症胰腺炎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乌司他丁影响的实验研究  14-27
  前言  14-15
  1 材料与方法  15-18
    1.1 材料  15
    1.2 主要仪器、试剂及药品  15
    1.3 实验过程与方法  15-18
    1.4 统计学方法  18
  2 结果  18-20
    2.1 体液的观察和检测  18-19
    2.2 胰腺病理变化  19-20
  3 讨论  20-25
    3.1 Th1/Th2 在SAP 中的变化  20-22
    3.2 乌司他丁干预后 Th1/Th2 在 SAP 中的变化  22-23
    3.3 Th1/Th2 在SAP 及干预组中变化的可能机制  23-25
  4 小结  25-27
参考文献  27-29
附图、附表  29-37
文献综述  37-43
致谢  43-44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文章  44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3.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4.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5.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R614
  6.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7.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8.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9.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0.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1.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2. 脓毒症肺损伤(ALI/ARDS)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Th1、Th2、HLA-DR和Treg的变化及中西医结合治疗,R459.7
  13.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14.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15. 大黄、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R576
  16. 体外冲击波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疼痛症状的临床观察,R697.33
  17. 新生儿脐血细胞因子与特应质家族的相关性研究,R722.1
  18. 急性心肌梗死后肠道屏障功能的改变及意义,R542.22
  19. 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期COPD的变化,R563.9
  20. 哮喘致敏血清和细胞因子引起的气道平滑肌细胞FKBP12.6表达下调及其与应激时钙释放的关系,R562.25
  21. 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R730.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外科学各论 > 腹部外科学 > 胰腺 > 胰腺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