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疲劳主观感受与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岳江山
导 师: 阎守扶
学 校: 首都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主观感受 生理生化指标 变化规律 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R8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24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运动性疲劳理论的实践应用中,各种评定人体运动性疲劳的主客观指标被用于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判断和掌握运动的量、强度和时间,这为运动中合理分配体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疲劳的发生以及加快疲劳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因此,科学合理地认识和使用这些评定疲劳的指标是很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及其评价指标的发展进行观察后认为:目前用于评价运动性疲劳的指标较多,而且在运动队中常采用多个指标联合应用监控运动训练和比赛。因此选用哪些指标来监控训练和比赛就较重要了。一般认为将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共同运用与疲劳评价中可以使指标之间互为参考,使疲劳评定的结果更为可靠,而目前就运动性疲劳评价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报道还不多见。研究目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目的就在于测试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后恢复期不同时段部分主客观指标,通过实验数据来研究和探讨它们的变化规律以及运动性疲劳部分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间相关性的问题,为多指标的联合应用于疲劳评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实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按照Bruce方案采用一致的运动疲劳模式,在运动前和运动力竭后恢复阶段按9个时间点顺序分别采取心率、RPE15、血乳酸、血氨、反应时和手动稳定性的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对这6个指标的数据进行方差和相关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实验研究结果是血乳酸、血氨、心率、RPE15和手动稳定性均于运动后即刻达到峰值,运动后逐渐回复到接近安静状态,表现出对运动疲劳程度反映的敏感性。反应时却没有表现出其他值的相应趋势,而是呈现一定的波动状态变化。实验中评价运动疲劳客观指标的血乳酸、血氨和心率之间有较高程度的线性相关。而主观感受指标中RPE15和手动稳定性之间有一定的线性相关,而反应时却表现出和其他指标较低的相关程度。研究发现RPE15、心率、血乳酸和血氨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水平,手动稳定性和反应时数据与其他指标之间表现为弱相关或不相关水平。研究结论:以Bruce方案为负荷模型的运动性疲劳实验中,血乳酸、血氨、心率、RPE15和手动稳定性均于表现出对反映运动疲劳程度的敏感性,而反应时的变化较少,提示反应时可能不适用于短时间一次性力竭负荷运动疲劳的评定;在一次性力竭性体能项目运动疲劳的评价时,将RPE15、血乳酸、血氨和心率这几个之间相关性较高的主客观指标联合应用可能对运动强度和疲劳状态的评价提供更为准确、全面和系统的参考依据。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1.前言  8-17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8
  1.2 文献综述  8-17
    1.2.1 引发运动性疲劳的中枢生化机制  8-10
    1.2.2 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生化机制  10-11
    1.2.3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1-12
    1.2.4 运动性疲劳生理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2-13
    1.2.5 运动性疲劳的认知感受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3-14
    1.2.6 运动性疲劳神经感受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14-15
    1.2.7 主客观指标之间相关研究的研究进展  15-16
    1.2.8 小结  16-17
2.研究方法  17-19
  2.1 实验对象  17
  2.2 实验方法  17-18
    2.2.1 实验设计  17
    2.2.2 运动疲劳模式  17-18
    2.2.3 实验条件  18
    2.2.4 实验仪器  18
    2.2.5 指标的采集和测定  18
  2.3 统计方法  18-19
3.实验结果  19-24
  3.1 测定结果  19-23
  3.2 指标间相关性计算  23-24
4.讨论  24-28
  4.1 对不同时间客观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  24
  4.2 对不同时间主观感受变换规律的分析  24-25
  4.3 客观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5-26
    4.3.1 血氨和血乳酸的相关性分析  25
    4.3.2 血氨、血乳酸和心率的相关性分析  25-26
  4.4 主观感受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6
  4.5 客观指标与主观感受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26-28
    4.5.1 血乳酸、血氨与RPE15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6-27
    4.5.2 心率与RPE15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7
    4.5.3 血乳酸、血氨和心率与反应时和手动稳定性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7-28
5 结论和建议  28-30
  5.1 结论  28-29
  5.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9-30
    5.2.1 存在的问题  29
    5.2.2 主要建议  29-30
参考文献  30-35
致谢  35-36
附件  36-45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低温胁迫对荷那龙罗非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S917.4
  3.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4. 风鹅腌制工艺改进及其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TS251.55
  5. 运输应激及抗应激处理对肉牛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S858.23
  6.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7.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8.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9. 湖北软麦制作酥性饼干品质特性的改良研究,TS213.22
  10. 汾酒发酵过程中香味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TS262.32
  11. CO2激光辐射对大豆诱变的初步研究,S565.1
  12. 曲沃县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S626
  13. 外源性磷酸肌酸抗小鼠运动性疲劳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R87
  14.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R743.3
  15. 大跨度空间结构风场实测系统验证与应用,TU317
  16. 音乐调节法对缓解普通高校网球队员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G845
  17.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电活动的相关性分析,R318.0
  18. 模拟梯度海拔交替低氧训练对大鼠肝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G804.2
  19. 基于模糊规则矩阵变换的不确定推理算法研究,TP18
  20. 辽宁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F832.7;F224
  21.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工业发展差异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特种医学 > 运动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