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寒草甸几种常见干扰类型的研究

作 者: 万秀莲
导 师: 张卫国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草业科学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 草原毛虫 高原鼢鼠 划破草皮
分类号: S8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干扰是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一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演替。为了深入探讨干扰对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寒草甸上两种常见的自然干扰:草原毛虫的采食和高原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这两种干扰对植被的影响,生态学地位和作用及影响毛虫分布的因素和影响鼠丘植被恢复的因素作了研究。此外,我们还利用人工模拟鼢鼠干扰的方式——利用划破草皮这一人工干扰方法来预测其恢复退化草地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草原毛虫的食性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喜食程度排序为莎草科(Cyperaceae)>禾本科(Gramineae)>杂类草,特别对嵩草属(Kobresia Willd。)植物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和倾向性;草原毛虫的分布型受制于其喜食植物的空间格局:虫口密度依赖于喜食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表现为随着喜食植物的增加而显著上升,随着植物多样性的减少而显著下降;草原毛虫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具有平衡物种关系、调控群落结构的功能;通过采用定向改变草地植物组成的农艺措施实现对草原毛虫数量的人工调控是实施虫害生态防治的有效途径。(2)丘体坡位和坡向是影响鼠丘植被恢复速率和植被性状的重要因素;不同坡位植被恢复速率的顺序是:丘缘>丘腰>丘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微地形对土壤水肥条件和繁殖体源的影响;不同坡向恢复速率的顺序是:西坡>北坡>东坡>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地貌对土壤肥力及光照资源的再分配,但深层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3)垂穗披碱草等对土壤通透性和资源空间要求较高的物种,竞争力随划破强度的增加而上升,而对土壤通透性和资源空间要求相对较低的物种则相反;轻度划破干扰对提高物种丰富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多样性指数则总体上表现为随划破强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划破干扰对植被功能群的影响表现为以垂穗披碱草为代表的禾草类组分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莎草类和杂类草组分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划破干扰对草地初级生产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可显著增加植物总量中优质牧草的比重;划破干扰可独立作为高寒草甸类草地恢复与改良的有效措施,在定向培育垂穗披碱草型割草场的技术组合中,尤其具有核心和基础性的地位。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4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3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14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7
  2.1 干扰的定义  14-15
  2.2 干扰的类型  15-16
  2.3 干扰的特性  16-17
  2.4 干扰机制  17-20
  2.5 采食干扰  20-21
  2.6 土壤干扰  21-24
  2.7 干扰的交互作用  24-25
  2.8 干扰的重要性  25-27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27-33
  3.1 实验方法  27-33
    3.1.1 实验区概况  27-28
    3.1.2 试验设计  28
    3.1.3 野外调查  28-29
    3.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9
    3.1.5 指标计算  29-31
    3.1.6 植物生活型功能群的划分  31
    3.1.7 鼠丘不同坡位的划分  31
    3.1.8 鼠丘不同坡向的划分  31
    3.1.9 统计分析处理  31-33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33-48
  4.1 草原毛虫的食性及空间格局  33-37
    4.1.1 引言  33
    4.1.2 草原毛虫的食性  33-35
    4.1.3 植被性状与虫口密度的关系  35-36
    4.1.4 草原毛虫的空间分布格局  36-37
  4.2 鼢鼠鼠丘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37-43
    4.2.1 引言  37-38
    4.2.2 鼠丘坡位对植被性状的影响  38-40
    4.2.3 鼠丘坡向对植被性状的影响  40-43
  4.3 划破草皮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43-48
    4.3.1 引言  43-44
    4.3.2 划破干扰梯度上植被物种组成的变化  44
    4.3.3 划破干扰梯度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44-46
    4.3.4 划破干扰梯度上植物功能群组成的变化  46-47
    4.3.5 划破干扰梯度上群落生产力的变化  47-48
第五章 讨论  48-54
  5.1 草原毛虫幼虫的食性及其空间格局  48-49
  5.2 鼢鼠鼠丘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49-51
  5.3 划破草皮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  51-54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4-55
展望  55-56
参考文献  56-64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4-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氮素矿化与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S812
  2. 高寒草甸优势物种吸收土壤氮素多元化途径研究,S812
  3. 青藏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S812
  4. 川西北高寒草甸中两种蚯蚓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S812.2
  5. 西藏高寒草原鼠害动态研究,S812.6
  6. 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S812
  7. 川西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性状研究,S812.2
  8.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心脏对低氧的适应机制,Q41
  9. 高原鼢鼠骨骼肌VEGF基因的特异性研究,Q75
  10. 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的影响,S812
  11. 人为干扰对汉江流域生态安全的影响,X171
  12. 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初级生产力及土壤特性的影响,S812.6
  13. 亚高寒草甸不同功能群植物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研究,S812
  14. 甘南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S812
  15.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群落结构和功能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S812
  16. 青藏高原东缘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Q948.157
  17. 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S812.2
  18.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植物种子萌发能力对储藏和温度条件的响应研究,Q948
  19. 亚高寒草甸弃耕地恢复演替过程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Q948
  20. 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S812.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 普通畜牧学 > 草地学、草原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