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李提摩太在华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研究

作 者: 杜鹏程
导 师: 刘虹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李提摩太 教育活动 教育思想
分类号: G40-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这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传教士,在中国开展自己的历史使命的时候,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把西方宗教文化带到中国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科技文化知识,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中西文化交流。在晚清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文化传播中,涌现出了很多广为人知的传教士,李提摩太就是其中非常知名的一位。作为一名传教士、学者和政客,他赈济灾荒、救济灾民;他办报、办学、著书立说,翻译了很多西方书籍;结识并且影响了许多中国上层官员;他主持的广学会,出版了包括《万国公报》在内的十几种报刊、两千余种书籍和小册子,也成为当时中国规模较大的出版机构之一。通过这些出版物,先进的思想逐步得到中国开明知识分子的关注和认可,也得到了诸多官员的支持,特别是其中一些有关教育书籍和文章,更是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提摩太创立的山西大学堂,较早的引进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学术思想,点燃了中国近代科学文明之火,对于近代学制改革和新学体系的建设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李提摩太由“传教士”到“传教士教育家”的转变和他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展开深入的探讨,并且阐述了李提摩太的教育活动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论  7-10
  一、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7-8
  二、 研究现状  8-10
第一章 西教士东来  10-14
  一、晚清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相关活动  10-12
  二、身处晚清社会变革中的李提摩太  12-14
第二章 李提摩太从传教士到传教士教育家的转变  14-17
  一、李提摩太传教方式的转变  14-16
  二、李提摩太传教思想的转变  16-17
第三章 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  17-27
  一、李提摩太与山西的历史情结  17-18
  二、李提摩太与山西大学堂的创建  18-24
    (一)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的教师和学生  20-22
    (二) 西学专斋的教育  22-24
    (三) 西学专斋的评价  24
  三、山西大学堂在中国高教史上的地位  24-27
第四章 李提摩太在广学会时期的教育宣传  27-41
  一、李提摩太与广学会  27-28
  二、李提摩太对广学会的改革  28-29
  三、李提摩太在广学会期间的教育提议  29-30
  四、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的教育言论  30-38
    (一) 《七国新学备要》中的教育论述  31-34
    (二) 《时事新论》中的教育传播  34-35
    (三) 《泰西新史揽要》中的教育观点  35-36
    (四) 李提摩太对科举的批判  36-38
  五、启示  38-41
    (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  38-39
    (二) 实现教育发展的多元化  39-41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后记  44

相似论文

  1.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2.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3.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4. 裴斯泰洛齐与陶行知教育思想和实践及比较,G40-09
  5.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及当代启示,G633.3
  6. 陶行知社会教育思想简论,G40-092
  7.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8. 陈宝琛教育思想研究,G529
  9. 颜文樑美术教育思想研究,J20-4
  10. 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G633.3
  11.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G641
  12. 教育社会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3. 《大学》伦理政治教育思想研究,G641
  14. 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研究,D815.5
  15. 李提摩太的传教活动和跨文化传播策略,B978
  16. 业余儿童手风琴教学研究,J624.3
  17. 梁启超青年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G40-09
  1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法研究,G711
  19. 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G78
  20. 高等工程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G641
  21. 罗家伦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G40-0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