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秦岭造山带东部花岗岩成因及其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系

作 者: 雷敏
导 师: 吴才来
学 校: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花岗岩 岩石成因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地球化学 地球动力学
分类号: P54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秦岭造山带经历了多期、多阶段长期而复杂的构造地质演化,同时伴随着相应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各期花岗岩的成因及其物源研究涉及秦岭造山带的形成,特别是各期次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过程与演化。本文选择秦岭东部地区沿商丹带两侧分布的9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花岗质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划分了花岗质岩浆活动的期次,阐述了各期次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锆石LA-ICP-MS U-Pb法测定了研究区内9个花岗岩体的年龄,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其划分为三期四个阶段:第一阶段O1,板山坪岩体(石英闪长岩样品486±6.8Ma),属加里东期;第二阶段O2-S1,四棵树岩体(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464.1±4.6Ma和石英闪长岩468.5±4.1Ma)、冢岗庙水库岩体(似斑状花岗岩460.3±3.9Ma)、灰池子岩体南西侧(肉红色花岗岩450.2±2.6Ma)和北西侧(二长花岗岩445.6±6.1Ma)、灰池子岩体东侧(花岗岩432.1±3.8Ma)、漂池岩体(灰白色花岗岩436.2±6.7Ma),属加里东期;第三阶段T2-T3,东江口岩体(花岗闪长岩242.3±2.5Ma)、柞水岩体(似斑状花岗岩230.6±2.7Ma)、沙河湾岩体(环斑花岗岩228.4±1.4Ma),属印支期;第四阶段J3,蟒岭岩体(似斑状花岗岩152.6±1.4Ma),属燕山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加里东期第一阶段板山坪岩体具有Ⅰ型花岗岩的特点,形成于洋壳俯冲背景下;同期第二阶段岩体既有S型花岗岩(如漂池岩体),又有兼具Ⅰ型特点的S型花岗岩(其他岩体),形成于陆壳俯冲到陆陆碰撞背景下,兼具两种成因类型岩体的出现暗示了源区物质成分不单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加里东期第一阶段板山坪岩体(Ⅰ型,锆石εHf(t)>0)源岩为新元古代形成的幔源物质;同期第二阶段岩体中漂池岩体(S型,锆石εHf(t)<0)源岩为中元古代陆壳沉积岩,其他岩体(Ⅰ型,锆石εHf(t)不均一)源岩均为壳幔混合型;印支期岩体中东江口岩体(Ⅰ型,锆石εHf(t)<0)源岩为中元古代古老陆壳火成物质,柞水岩体和沙河湾岩体(Ⅰ型,锆石εHf(t)不均一)源岩为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幔源)和少量中元古代地壳的火成物质(壳源);燕山期蟒岭岩体(Ⅰ型,锆石εHf(t)<0)源岩为元古代古老的陆壳火成物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各阶段花岗质岩浆活动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得出3点认识:(1)加里东期秦岭洋的闭合模式可能为由东向西的不规则“S”型或似“剪刀”型俯冲,洋壳最早闭合的时间大约为中奥陶世-早志留世,首先发生在秦岭的东部地区;(2)秦岭东部地区,印支期勉略洋壳最早向北发生斜向俯冲的时间应早于245Ma-242Ma,并且最早在242-228Ma左右洋壳已经闭合,进入陆-陆俯冲阶段;(3)燕山期岩体空间上主要沿主断裂或次级断裂分布,这可能是由于晚侏罗世,中国东南部地区受到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使秦岭造山带上近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再次活动的缘故。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10
1 绪论  10-25
  1.1 本论文选题的学术背景及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20
    1.2.1 国内外花岗岩研究现状  10-15
    1.2.2 秦岭地区研究历史  15-18
    1.2.3 秦岭地区花岗岩研究现状  18-20
  1.3 存在问题  20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1
    1.4.1 研究内容  20-21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1.5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21-22
  1.6 论文中采用的测试方法和精度  22-24
    1.6.1 岩石化学全分析  22-23
    1.6.2 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  23
    1.6.3 锆石Hf同位素测定  23-24
  1.7 本章小结  24-25
2 秦岭地质概况  25-34
  2.1 秦岭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  25-26
  2.2 各构造单元主要地层划分  26-32
    2.2.1 华北陆块南缘  26-27
    2.2.2 北秦岭构造带  27-29
    2.2.3 南秦岭构造带  29-30
    2.2.4 扬子陆块北缘  30-32
  2.3 研究区岩浆岩分布概况  32-33
  2.4 本章小结  33-34
3 岩体地质及岩相学特征  34-55
  3.1 加里东期岩体  34-46
  3.2 印支期岩体  46-52
  3.3 燕山期岩体  52-54
  3.4 本章小结  54-55
4 岩体同位素年代学  55-91
  4.1 加里东期岩体  55-76
  4.2 印支期岩体  76-83
  4.3 燕山期岩体  83-86
  4.4 岩浆活动期次划分  86-87
  4.5 本章小结  87-91
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91-117
  5.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1-103
  5.2 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03-115
  5.3 本章小结  115-117
6 岩体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  117-138
  6.1 加里东期  118-121
  6.2 印支期  121-123
  6.3 燕山期  123-124
  6.4 本章小结  124-138
7 岩体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探讨  138-153
  7.1 研究区内三期花岗岩类的对比  138-148
    7.1.1 花岗岩成因类型  138-141
    7.1.2 岩浆形成的温度  141-145
    7.1.3 物质来源  145-148
  7.2 地球动力学意义  148-152
  7.3 本章小结  152-153
结论  153-156
致谢  156-158
References  158-162
中文参考文献  162-170
附录Ⅰ 论文中出现的符号、代号  170-171
个人简历  171

相似论文

  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花岗岩沥青加铺层的应用研究,U416.2
  2. 大巴山前陆构造带叠加变形研究,P542
  3. 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的确定、成因和构造意义及其邻区早中生代花岗岩时空分布探讨,P588.121
  4. 桂北摩天岭和元宝山花岗岩体中片麻状构造的形成机制,P588.121
  5. CYCHU-10磁场测量装置机械系统设计与实现,TL542
  6. 景观艺术中花岗石的主要特性与科学应用,TU521.2
  7. 桦南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P58
  8. 福建省武平县乌山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P612
  9. 全强风化花岗岩地层海底隧道注浆效果检测方法分析研究,U455.4
  10. 新疆北山地区中坡山北和红石山层状岩体中花岗质岩脉岩石成因,P588.121
  11. 雀儿山花岗岩体放射性特征的初步探讨,P588.121
  12. 察隅—旁多构造岩浆岩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建造时空分布,P588.121
  13. 云南红河娘宗岩体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P571
  14. 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花岗岩建基岩体波速偏低分析及开挖扰动评价,TU45
  15. 内蒙古毕力赫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P618.51
  16. 云南省文山官房矽卡岩型钨矿床控矿构造研究,P618.67
  17. 山东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P588.121
  18. 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改良土路基疲劳试验及其仿真分析,U213.1
  19. 内蒙古太仆寺旗前庙地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P612
  20. 全风化花岗岩改良土工程特性及其在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应用,U212.22
  21. 用于液体静压导轨的花岗岩材料结构分析与试验研究,TG502.3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构造运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