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作 者: 孙秀明
导 师: 李凯林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关键词: 美国进步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改革
分类号: K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自由资本主义与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下,美国迅速实现了生产的工业化,开始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然而,与高速的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是一系列的“工业文明综合症”,贫富分化、腐败、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劳资矛盾等问题也日益凸显,美国社会面临严峻挑战。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进步主义改革者看到了希望,他们开始重构社会治理制度,在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各个层面实行了改革,增加政府职能、颁布实施大量的法律,他们的改革符合当时美国的国情也兼顾了美国的传统,最终比较成功的应对了经济社会变迁带来的挑战,并为日后美国的改革提供了典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当前中国的改革处于关键时期,同样存在着机遇与挑战,与美国进步主义时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也是本文选取这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的重要原因。美国进步主义改革通过温和的社会改革,调整了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使资本主义制度重获生机,这与传统的革命史观似乎有较大出入。本文试图以进步主义改革这一具体事例为切入点,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解析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内涵,并为中国当代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启迪和政策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关系  9-16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应当贯彻到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深入研究  9-10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9-10
    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10
  第二节 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10-14
    一、国外研究综述  10-11
    二、国内关于“进步主义”研究的兴起  11
    三、研究成果及问题  11-13
    四、本文研究的角度  13-14
  第三节 研究视角及方法  14-16
    一、本文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研究的视角  14
    二、本文对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研究的方法  14-15
    三、创新点  15-16
第二章 美国进步主义改革展示的另类历史视野  16-24
  第一节 美国进步主义改革从改良角度寻求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6-22
    一、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6-17
    二、对美国面临问题的不同解读与实践  17-22
  第二节 对进步主义改革历史地位的评述  22-24
    一、中国学术界对进步主义改革历史地位的评论  22-23
    二、对学术界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23-24
第三章 美国进步主义改革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互读  24-33
  第一节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历史能动性  24-26
    一、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24-25
    二、杰出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  25-26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革命史观、革命与改良的关系  26-29
    一、要分清唯物史观与革命史观  26-27
    二、要分清革命与改革的关系  27-29
  第三节 唯物史观对正义的理解  29-30
    一、正义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9-30
    二、正义具有阶级性  30
  第四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0-31
  第五节 世界体系视角下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31-33
第四章 美国进步时代改革对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借鉴  33-47
  第一节 二者在历史发展时期上的相似性  33-35
    一、当今中国的改革进展与美国的进步时期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33-34
    二、中国的社会体制改革处于关键期,美国进步时期改革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34-35
  第二节 二者在改革政策内容上的相似性  35-38
    一、加强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  35-36
    二、药品规制改革  36-37
    三、劳工政策的创新  37
    四、住房供给、养老、社保政策  37-38
    五、移民服务机构的建立  38
  第三节 美国进步时期改革的启示  38-44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设计  38-42
    二、中国社会改革中的政策设计  42-44
  第二节 中国改革的理论指导和后发优势实践  44-47
    一、中国改革是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44
    二、中国改革的后发优势须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为前提  44
    三、中国改革追求社会代价较小、社会进步较大的路子  44-45
    四、中国当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一定客观必然性  45-47
结论  47-48
参考文献  48-52
致谢  52

相似论文

  1. 戴维·哈维空间转移理论及其哲学意义探析,B089.1
  2. 论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B089
  3. 奥康纳“生态批判”理论研究,X2
  4. 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群体无意识,B84
  5. 奥伊泽尔曼反思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B0-0
  6. 吉登斯、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批判的比较研究,B03
  7.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B516
  8. 基于生产力理论的“生产的自然条件”思想新探,F014.1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平思想发展研究,D61
  10.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探析,X2
  11. 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B089
  12. 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问题研究,B03
  13.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D091
  14.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A811
  15.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初形态探析,B03
  16. 两种理性范式的正义观,D08
  17.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利益思想研究,A811
  18. 探源法社会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D90-052
  19. 挑战与应答: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B089
  20. 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启示,F091.91
  21.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源新探,B03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美洲史 > 北美洲 > 美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