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肃武都地震灾后农村重建规划设计研究

作 者: 逯卫林
导 师: 马景忠
学 校: 深圳大学
专 业: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关键词: 甘肃武都 农村 聚落 灾后重建 规划设计
分类号: TU982.2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地震波及四川、甘南和陕南广大地区,使这些地区的城市、农村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农村,交通不便,受灾面广,灾情复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艰巨。笔者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地震灾区参加了为期一年的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工作,亲身经历了灾后重建的过程。本文以甘肃武都农村灾后重建为研究对象,将自己亲历灾区的所见所闻,调查走访和工作经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归纳总结发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问题,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到实践探索这样一个研究过程,来探讨武都农村重建规划设计的适宜性方法和对策。论文先对武都灾后农村震害情况、农村聚落现状和重建进展进行考察,深入解读,分类总结,从而发现灾后武都农村重建面临的困境和农村聚落发展与重建规划凸现的问题。在发现、明确问题以后,通过从灾损情况、重建现状、武都农村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深入分析,剖析原因和寻找规律。最后针对武都农村重建,从乡村体系规划的空间布局、村庄震害格局、传统农村聚落的延续与再生、重建模式与建设方式、村庄规划设计等方面提出适宜性对策。在村庄规划空间布局方面,对震后村庄空间布局进行宏观调整,实现小村落向中心大村庄集中,集中农田、耕地,改变现有自然村落的分散零乱、无序重建的现状,促进区域内的整体协调发展和区域性的管理。对不同灾损格局的受灾村庄,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的重建方案,选择合理的房屋结构形式。依据不同震害格局和受损类型,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重建模式:原址恢复重建、村内相对集中重建和异地搬迁重建,结合环境,集约土地,弹性控制村庄的良性有序的建设。村庄重建规划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注重整体控制,动态引导、弹性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论文最后以本人参与的村庄重建规划实例来进行实践探索,以宏观的规划设计原则为主导,从村庄结构秩序、外部空间组织、民宅院落设计和村落景观形态等方面探讨适宜的规划设计方法,指引村庄重建,为其它重建村庄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选题背景  10-1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13
  1.4 主要研究内容  13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3-16
    1.5.1 实地调研  13
    1.5.2 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13-14
    1.5.3 运用实例分析和图形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14
    1.5.4 三维软件辅助模拟研究法  14
    1.5.5 论文研究框架  14-16
第二章 武都区震后现状与农村聚落考察  16-42
  2.1 武都区概况  16-19
    2.1.1 自然地理  16-17
    2.1.2 历史沿革  17-18
    2.1.3 社会经济  18-19
  2.2 武都区震害考察  19-25
    2.2.1 “5.12”汶川大地震武都区受损概况  19-20
    2.2.2 武都农村震害格局  20-22
    2.2.3 武都农村房屋受损调查  22-25
  2.3 武都乡村考察  25-36
    2.3.1 武都农村聚落现状  25-26
    2.3.2 武都农村聚落分布类型  26-31
    2.3.3 乡土建筑考察  31-36
  2.4 武都区震后农村重建情况  36-41
    2.4.1 国家关于重建的宏观政策  36
    2.4.2 武都农村灾后重建实施现状  36-40
    2.4.3 武都农村灾后重建规划现状  40-41
  2.5 本章小结  41-42
第三章 武都区农村灾后重建问题分析  42-59
  3.1 武都区农村震害类型与特征分析  42-45
    3.1.1 武都区农村震害格局原因分析  42-44
    3.1.2 农村民宅受损特点与原因分析  44-45
  3.2 武都农村聚落特点分析  45-51
    3.2.1 传统聚落布局特点分析  45
    3.2.2 聚落的规模  45-46
    3.2.3 聚落形态特征  46
    3.2.4 农村聚落空间环境分析  46-49
    3.2.5 灾后重建中农村聚落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49-51
  3.3 武都乡土民居分析  51-55
    3.3.1 民居的分类  51-52
    3.3.2 院落平面形式  52-53
    3.3.3 民居的特点分析  53-55
  3.4 武都区震后农村重建模式与规划现状分析  55-57
    3.4.1 震后农村重建模式的现状分析  55-56
    3.4.2 武都农村重建规划现状分析  56-57
  3.5 农村灾后重建的发展机遇  57
  3.6 本章小结  57-59
第四章 武都区农村灾后重建规划的对策  59-76
  4.1 农村重建规划的空间布局对策  59-61
    4.1.1 基于村落人口规模的撤并迁移  59-60
    4.1.2 基于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布局调整  60
    4.1.3 针对临近村庄布局调整  60
    4.1.4 针对搬迁接纳村庄的布局调整  60
    4.1.5 扩大城镇规模的村庄布局调整  60-61
  4.2 农村灾后震害格局的重建对策  61-63
    4.2.1 区别对待不同灾损格局  61-62
    4.2.2 规划适宜的房屋结构形式  62-63
  4.3 灾后重建背景下的传统乡村聚落的延续与再生  63-66
    4.3.1 传统聚落空间的延续与再生  63-64
    4.3.2 民居宅院的更新与再生  64-65
    4.3.3 农村聚落形态的延续与传承  65-66
  4.4 农村重建模式与建设方式对策  66-68
    4.4.1 适宜的重建模式选择  66-67
    4.4.2 适宜的建设方式选择  67-68
  4.5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村庄重建规划对策  68-73
    4.5.1 自组织理论(Self-Organization)的引入  68-70
    4.5.2 村落发展的自组织演化  70-71
    4.5.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村庄规划策略  71-73
  4.6 本章小结  73-76
第五章 村庄重建规划设计实践探索  76-96
  5.1 村庄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76-80
    5.1.1 规划原则  76
    5.1.2 规划布局  76-77
    5.1.3 村落空间组织  77-78
    5.1.4 民宅设计  78-80
  5.2 马街镇牙里村重建规划设计  80-87
    5.2.1 牙里村概况  80-81
    5.2.2 地震灾后震害格局  81
    5.2.3 灾后重建宏观策略  81-83
    5.2.4 村庄规划布局  83-85
    5.2.5 村落景观形态  85-86
    5.2.6 民宅适宜性设计  86-87
  5.3 城关镇殿沟村村庄重建规划设计  87-96
    5.3.1 殿沟村概况  87-88
    5.3.2 地震灾后灾损格局  88
    5.3.3 灾后重建村庄规划发展定位  88-90
    5.3.4 村庄重建规划布局  90-92
    5.3.5 村落景观形态布局  92-93
    5.3.6 民宅导向性设计  93-96
结语  96-98
参考文献  98-101
附录  101-106
致谢  106-107

相似论文

  1.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2. 农村环境侵权行为行政救济研究,D922.68
  3. 农村能源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益,S210.3
  4. 我国大众媒介对农村公共政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422.0
  5.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G471
  6.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7.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8. 英语背诵对提高农村学校初中生听力能力的作用探索,G633.41
  9. 城郊型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267.2
  10. 农村初中学困生的问题研究,G635.1
  11. 农村初中“成人”教育的实践研究,G631
  12. 陕南贫困山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G633.96
  13. 粤东地区农村生物教师行为发展问题研究,G633.91
  14. 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现状与转化策略研究,G633.6
  15. 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风格的调查研究,G633.41
  16. 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与阅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G633.41
  17. 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研究,D648
  18.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19. 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空间环境研究,TU244.2
  20.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21. 农村群体性事件与基层政府治理对策研究,D63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 > 区域规划 > 中国区域规划 > 农村乡镇规划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