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研究

作 者: 王海宽
导 师: 郑莹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经济学
关键词: 公司僵局 司法解散 强制股权收购 强制公司分立
分类号: D922.291.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司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伟大发明之一,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公司本是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企业形态,然而,日趋渐多的公司僵局纠纷不仅使其自身难以保持顺畅高效的运转,降低甚至丧失了市场参与能力,而且影响到整个市场的稳定,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除的背景下,一些本身抗风险能力差的公司如果此时陷入“公司僵局”,更会加剧其走向破产的可能,进而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恢复。因此,探究公司僵局的缘由,找寻破解公司僵局合理的司法救济路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特别有现实意义我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83条引入了司法解散制度,为司法介入公司僵局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对于那些期望解决公司僵局但同时希望公司法人人格存续的股东来说,司法解散公司并不是一剂灵丹妙药。总的来说,我国现行《公司法》提供的司法救济途径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2008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虽细化了司法解散制度的若干问题,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它并未建立、完善除司法解散制度外的其他替代性救济制度。因此,建立、完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措施是非常现实的课题。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分析。首先从概念、类型、特征角度阐明了公司僵局的涵义,然后进一步剖析公司僵局的成因及危害,最后评析了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两大法系国家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立法比较,之后提出了国外立法实践对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完善的启示。第三部分是本文重点之一,介绍了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首先评析了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相关规定,之后提出了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亦为本文重点,首先确立了适用司法解散制度的审判指导原则,其次从多角度提出完善司法解散制度的若干立法建议,最后提出完善、建立司法解散的相关替代制度,即完善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和建立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10
序言  10-11
一、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分析  11-18
  (一) 公司僵局的涵义  11-14
    1. 公司僵局的概念  11-12
    2. 公司僵局的特征  12-13
    3. 公司僵局的类型  13-14
  (二) 公司僵局的成因及危害  14-16
    1. 公司僵局的成因  14-15
    2. 公司僵局的危害性  15-16
  (三) 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  16-18
    1. 公司契约关系理论  16
    2.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  16-17
    3. 救济先于权利理论  17
    4.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17-18
二、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国外立法比较  18-21
  (一) 大陆法系国家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现状  18-19
    1. 德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  18
    2. 日本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  18-19
  (二) 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现状  19-20
    1. 美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  19-20
    2. 英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  20
  (三) 国外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立法规定给我们的启示  20-21
    1. 各国对裁判司法解散公司比较审慎  20
    2. 贯彻司法适度干预原则,坚持司法"不越位"  20
    3. 司法救济制度比较完善,救济方式多种多样  20-21
三、我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23
  (一) 我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现状  21
    1. 《公司法》相关规定  21
    2. 公司法解释(二)相关规定  21
  (二) 我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存在的问题  21-23
    1. 司法解散程序设置存在不足  21-22
    2. 司法解散实体制度仍需完善  22
    3. 替代性救济制度存在欠缺  22-23
四、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完善  23-28
  (一) 明确适用司法解散制度的审判指导原则  23-24
    1. 适用司法解散公司的审慎裁判原则  24
    2. 股东诉讼目的正当性原则  24
  (二) 进一步完善司法解散制度  24-25
    1. 应明确审理司法解散案件适用的程序  24-25
    2. 完善司法解散的前置程序  25
    3. 完善法院调解程序  25
    4. 明确界定司法解散可以被撤销  25
    5. 建立恶意诉讼的预防与事后赔偿制度  25
  (三) 完善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25-27
    1. 强制股权收购主体的确定原则  25-26
    2. 确定公司资产的价格评估方法  26-27
  (三) 建立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27-28
    1. 明确适用强制公司分立的基本前提  27
    2. 引进商业领域的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庭审  27
    3. 确定公司资产的估价方法  27-28
结语  28-29
参考文献  29-31
致谢  31-32

相似论文

  1. 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新探索,D922.291.91
  2.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下的股东退出制度研究,D922.291.91
  3. 论公司司法解散诉讼基本法律问题,D922.291.91
  4.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面临的困境与对策,D922.291.91
  5. 公司僵局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研究,D922.291.91
  6. 强制股权转让制度研究,D922.291.91
  7. 股东退出机制下的救济层次理论研究,D922.291.91
  8. 公司僵局破解问题研究,D922.291.91
  9. 公司司法解散诉讼实证研究,D922.291.91
  10. 公司僵局的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922.291.91
  11. 司法解散公司的法律适用,D922.291.91
  12. 公司僵局破解路径研究,D922.291.91
  1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922.291.91
  14. 论打破公司僵局的法律途径,D922.291.91
  15. 公司僵局法律问题的研究,D922.291.91
  16. 论公司司法解散在我国的适用,D922.291.91
  17.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922.291.91
  18.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探析,D922.291.91
  19. 公司僵局及其救济法律问题研究,D922.291.91
  20. 公司僵局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922.291.9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经济法 > 企业法、公司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