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施氮量对不同温度型小麦冠层温度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作 者: 诸葛爱燕
导 师: 周春菊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植物学
关键词: 氮肥处理 不同温度型小麦 生物学性状
分类号: S51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氮肥是生产上应用量最大、最广的肥料。但目前盲目施肥现象严重,氮肥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因此寻找便捷快速监测氮肥施用是否合理的技术手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冠层温度的高低可反映作物生长及代谢生理状况,与产量直接相关,有望成为反映小麦生理代谢状况的一个快速、实时、精准的生态指标,可能成为评价施肥措施优劣的一种手段,在信息获得的客观化、快速化、定量化和精准农业中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关于施氮量对冠层温度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较少且结论不尽相同。根据灌浆结实期冠层温度的不同,众多的小麦基因型分为三种类型,即冷型(灌浆成熟期间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基因型)、暖型(冠层温度持续偏高的基因型)和中间型(冠层温度不稳定,变异较大的其它基因型)。三种温度型对施氮量的反应是否相同,目前亦未进行研究。且前人对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研究较多,其它生育期研究较少。为此,本论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四个氮肥施用量即0 kg/hm2(N0)、120 kg/ hm2(N120)、240 kg/ hm2(N240)、360 kg/ hm2(N360)对冷型(陕229)、暖型(NR9405)和中间型(小偃22)三种温度型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冠层温度、灌浆结实期的旗叶含水量、光合生理性状、丙二醛含量、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影响,以及灌浆结实期生物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联。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增施氮肥可降低小麦的冠层温度,拔节期、孕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平均分别降低0.9℃、1.2℃和2.4℃,随着生育期后延差异有上升趋势,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拔节期三施氮量间冠层温度差异不显著;孕穗-开花期总体表现为N240处理冠层温度最低,N120和N360差异不显著;灌浆结实前期N360>N120>N240,差异在0.1~0.6℃之间,中、后期总体为N120>N240>N360,差异在0.1~1.5℃之间。不同温度型比较,以冷型小麦陕229对氮肥较为敏感,氮肥处理下冠层温度差异较大;NR9405和小偃22不同生育期有差异,拔节期和灌浆结实期NR9405氮肥处理下冠层温度较低幅度大于小偃22,孕穗-开花期则相反。三品种间冠层温度差异也在灌浆结实后期达最大,但小麦的冷、暖型不随着施氮量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2.施氮能增强小麦旗叶的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旗叶的MDA含量,不同温度型比较,基本表现为中间型小麦小偃22增幅较大,冷型小麦陕229次之,暖型品种NR9405增幅较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趋势相反)。施氮处理较N0差异显著,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品种单株籽粒产量、生物产量、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均逐渐增大;冷型小麦陕229花后干物质总量增幅大于暖型品种NR9405与中间型小麦小偃22。三品种小麦在N240处理下,总干重转运量最大,其中茎在花前储存的干物质转运量、转运率最大。小偃22的经济系数施氮后增大,而冷型品种陕229对施肥反应小,其经济系数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变化。冷型小麦陕229的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达显著差异,而中间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则在施氮处理为N120至N240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在N240与N360时理论产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均能增加成穗数与穗粒数,而千粒重在不施氮肥处理下最大,增施氮肥千粒重降低。4.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旗叶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n、Cd、Tr、可溶性蛋白含量皆呈显著负相关,灌浆中后期相关性最大;灌浆后期冠层温度与NR含量亦呈显著负相关;灌浆前后期冠层温度与MDA含量呈正相关,灌浆后期相关性最大。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与单株籽粒产量、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同理论产量成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最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数、成穗数与各个时期的冠层温度均成显著负相关,分别在拔节期和灌浆结实后期相关性达最大,千粒重与拔节期冠层温度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孕穗期和开花期冠层温度呈显著正相关。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14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3
  1.2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4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6
  2.1 试验时间与试验条件  14
  2.2 试验设计与实验材料  14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5
    2.3.1 冠层温度  14
    2.3.2 旗叶含水量  14-15
    2.3.3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5
    2.3.4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测定  15
    2.3.5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5
    2.3.6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15
    2.3.7 丙二醛的测定  15
    2.3.8 细胞膜透性测定  15
    2.3.9 不同器官干物质干物质积累、转运的测定  15
    2.3.10 产量及构成因素  15
  2.4 数据处理  15-16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16-40
  3.1 施氮量对不同温度型小麦各个生育期冠层温度的影响  16-18
    3.1.1 拔节期  16-17
    3.1.2 孕穗-开花期  17
    3.1.3 灌浆结实期  17-18
  3.2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含水量的影响  18-19
  3.3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色素含量的影响  19-23
    3.3.1 施氮量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 含量的影响  19-20
    3.3.2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0-22
    3.3.3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22-23
  3.4 施氮量对小麦灌浆结实期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24
  3.5 施氮处理对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  24-25
  3.6 施氮处理对小麦蒸腾速率的影响  25-26
  3.7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6-27
  3.8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27-28
  3.9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28-29
  3.10 施氮处理对小麦旗叶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9-31
  3.11 施氮处理对小麦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31-38
    3.11.1 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  31-32
    3.11.2 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32-34
    3.11.3 小麦营养器官花前储藏干物质的运转量与转运率  34-38
  3.12 施氮处理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8-40
第四章 讨论  40-48
  4.1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不同生育期冠层温度的影响  40
  4.2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40-41
  4.3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气孔导度的影响  41
  4.4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蒸腾速率的影响  41-42
  4.5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43
  4.6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43-44
  4.7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含水量的影响  44
  4.8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细胞膜相对透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45
  4.9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5-46
  4.10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不同部位干物质变化的影响  46-47
  4.11 氮肥对不同温度型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47-48
第五章 结论  48-49
参考文献  49-55
缩略词  55-56
致谢  56-57
作者简介  57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7

相似论文

  1. 鸡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HN09-68和HN09-83株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S852.65
  2. 怀地黄高产优质脱毒株系的筛选及种植技术研究,S567.234
  3. 黄芪中药种衣剂及包衣技术研究,S567.239
  4. 航天搭载红豆草生物学性状和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S541.4
  5. 山东烟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生物学性状及烟叶品质的影响,S572
  6. siRNA沉默HIF-1α基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R737.25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PO3部分生物学性状稳定性研究及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S852.65
  8. 不同砧木对鲜食葡萄生物学性状影响的研究,S663.1
  9. 六种暖季型草坪草生物学特性及坪用性状研究,S688.4
  10. 根茎冰草新品系生物学性状的研究,S543.9
  11. 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Q813
  12. 稻瘟病菌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基因功能的研究,S435.111.41
  13. 一株ClassⅠ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S852.65
  14. 种子包衣后黄芪生长性状与药材品质的研究,S567.239
  15. 猪链球菌2型荚膜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研究,S852.61
  16. 池蝶蚌生物学特性及育珠性能研究,S966.22
  17. BMP-2、bFGF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R681.5
  18. 茵陈汤对鲤作用的初步研究,S963.73
  19. 河北昌黎5个酿酒葡萄品种比较研究,S663.1
  20. 安徽省棉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监测及遗传研究,S435.6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小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