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沉沦》、《广场》与《马丁·伊登》主人公自杀原因之探究

作 者: 金银星
导 师: 朴玉明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需要层次理论 归属与爱 自杀 社会失范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郁达夫的《沉沦》、崔仁勤的《广场》与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等三部作品中的男主角都是有知识、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但是这三位主人公最终都走上了自杀之路,选择用自杀这种悲凉的方式仓促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旅途,这些悲剧不仅让人惋惜不已,更激起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三位作家用人类最激进的表现方式--自杀,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关怀与痛惜。然而,这些悲剧人物的产生绝非偶然事件,他们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颇具代表意义的典型人物。三位作家不仅仅是希望反映当时的时代特点,更希望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人类生命本体进行深切思考。研究作品中年轻人的自杀问题,能提醒人们对年轻人的正常需要和健康成长给予更多的思考与关注,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成长环境。《沉沦》、《广场》与《马丁·伊登》这三部作品在当时都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但是以往对这几部作品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社会历史学方面,或是借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方法阐释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多数研究大多只强调社会原因的作用,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尝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三个主人公心理需求的满足与缺失,然后根据社会学著作自杀论的原理,剖析主人公心理需求与自杀行为的内在关联,最终比较全面地分析出自杀悲剧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引言,着重阐明相关的研究动态、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以三位主人公各自的需要动机为切入点,分别分析他们低层次的心理需要,得出三位主人公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使低层次需求并未给他们造成过多的影响,也没有阻碍他们的成长。第三章主要分析主人公的高层次心理需求。虽然三位主人公都渴望实现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也为此做过多方面的尝试,然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却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需求,从而使得一些高层次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这些心理需求的缺失与其自杀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也是导致主人公自杀的内在原因。第四章从主人公身处的社会背景为出发点,分析社会因素,尤其是失范型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分析出自杀行为的外在原因。最后一部分为结论,系统阐述自杀悲剧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意见和措施,以减少自杀悲剧的发生。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温州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流行特征及其与自杀的关联研究,R181.3
  2. 农村高低计划自杀死亡者不同特点的心理解剖研究,B846
  3. 毛姆原型投射下《月亮与六便士》的心理学分析,I561.074
  4.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农民自杀现象研究,B846
  5. 溶瘤腺病毒治疗实体瘤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的初步评价,R730.5
  6. 猪霍乱沙门氏菌C78-1株crp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S852.61
  7.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突变体D314A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R735.35
  8. 大学生生命质量观与自杀态度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B846
  9. 大学生非正常死亡预防与干预机制的研究,B844.2
  10.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11. 网络社会失范行为的强制性约束与思想引导研究,C912.6
  12. 和田玉的商业化,F426.8
  13. 急诊救治的维吾尔族和汉族自杀患者相关因素分析,R749
  14. 《觉醒》中女性人物的分析,I712.074
  15. 萨拉·凯恩戏剧中身体的困境问题研究,I561.073
  16. rAAV介导的含Tet-On调控元件的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乳腺癌细胞DNA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R737.9
  17. 联合基因治疗骨关节炎:IL-1Ra联合自杀基因HSV-tk体外转染滑膜细胞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减少并抑制过度增生的滑膜细胞,R684.3
  18. 山东省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危险因素探讨,B846
  19. 山东农村地区女性自杀死亡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模型研究,B846
  20. 济南市两所初中学校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B846
  21. 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失范,D6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