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死亡·人生·文学

作 者: 李学志
导 师: 杨乐生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死亡意识 生存信念 文学 人生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死亡意识”的角度切入鲁迅和史铁生的作品,通过分析他们在“死亡意识”启示下生存选择之路,挖掘出他们为人、为文的可贵之处——那就是“真”。“真”的文学和“真”的人生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所缺乏的,他们之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正在于此。基于此,文章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分析比较了鲁迅、史铁生两人在不同时空下“死亡意识”形成原因的相通之处以及他们作品中体现出的“死亡意识”的一致性;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论述鲁迅、史铁生在“死亡意识”的启示下有关生存信念的超越性的思考:生存的困境让他们都有着“生存——虚无”的共同体认,而曾寄希望于死亡解脱的他们又很快发现了“死亡”的“虚无”,而这个发现最终使他们以死反观生,开始重新思索生命,开始了“搏击——超越”的艰难之思,本章最后一节还补充论述了爱情在他们这一求索过程中的催化作用;第三部分,论述了鲁迅、史铁生在生活中践行他们思想的双重选择(文学和人生)及其意义,首先论述的是他们对于文学的共同选择:真诚的文学、爱的文学;其次论述他们的似异实同的人生选择——分别以“人间斗士”和“轮椅上的天使”的生命大爱者的形象终其一生;最后一节,论述了鲁迅、史铁生的双重选择对于当今文学和人生的双重启示,这也正是本文撰写的最终目的。当今的文学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已被涂抹得面目全非,当今诸多人的人生也在喧哗和躁动中失去了方向,戴着“面具”的文学和陷入迷途的人生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里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应该清醒地放慢脚步深思我们脚下的路?真的文学和真的人生必将给迷茫着的人们以新的启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0
第一章 边缘处境与死亡意识的文本特征  10-24
  1.边缘处境与死亡意识的文本表征  10-24
    1.1 死亡意识的形成原因:异而同的边缘处境  10-17
      1.1.1 鲁迅——四种边缘处境下的死亡意识  11-14
      1.1.2 史铁生——残疾阴影里的死亡意识  14-17
    1.2 死亡意识的文本特征:横纵一致  17-24
      1.2.1 横向:死亡意识的高度自觉性  17-20
      1.2.2 纵向:死亡意识的阶段性  20-24
第二章 从死亡意识到生存信念的超越之思  24-42
  2.1 "生存——虚无"的共同体认  24-28
    2.1.1 关于概念  24
    2.1.2 鲁迅——理想主义者的失落  24-26
    2.1.3 史铁生——残疾者的身份焦虑  26-28
  2.2 "死亡——虚无"的一致自觉  28-32
    2.2.1 鲁迅——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29-31
    2.2.2 史铁生——从死亡诱惑到死亡警示  31-32
  2.3 "搏击——超越"的艰难之思  32-38
    2.3.1 鲁迅——"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  32-35
    2.3.2 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要降临的节日"  35-38
  2.4 爱情与生存信念  38-42
第三章 从生存信念到生命抉择的超越之行  42-62
  3.1 向死而在的共同选择:真诚的写作(文体和写作观)  42-47
    3.1.1 鲁迅——"吐露本心"与"杨朱无书"  42-44
    3.1.2 史铁生——"第五只眼"看人生  44-47
  3.2 生命大爱的两种形式:"复仇的文学"与爱的谕言  47-54
    3.2.1 鲁迅——"复仇的文学"  47-51
    3.2.2 史铁生——爱的谕言  51-54
  3.3 "人间斗士"与"轮椅上的天使"  54-57
  3.4 他们之于当今的意义:双重的启示  57-62
    3.4.1 关于文学  57-59
    3.4.2 关于人生  59-62
结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7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67-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I207.22
  2.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3.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4. 浅析冯友兰人生境界说,B26
  5. 幼儿文学的德育功能探析,G611
  6. 高中古典文学教学与当代高中生人格培养,G633.3
  7. 《无名的裘德》中的家庭伦理解读,I561.074
  8. 交互分析理论视角下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G645.5
  9. 人生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探析,G720
  10.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11. 网络文学及其版权保护模式研究,D923.41
  12. 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I207.9
  13. 打开枷锁的钥匙:毛姆《人生的枷锁》研究,I561.074
  14. 从接受美学视域看《小不点和安东》的翻译,I046
  15. 论标记视角下的风格传递-The Great Gatsby两种译本个案研究,H059
  16. 婚姻状态对个体处境影响机制探究,C913.1
  17. 中国知识分子无奈人生的内心独白,I207.42
  18.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I046
  19. 《庄子》寓言的伦理意蕴,I207.7
  20.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文学作品篇名翻译,I046
  21. 《芙蓉镇》俄译本的语言文化分析,I04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