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连独立影像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 者: 李海艇
导 师: 宋永琴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大连独立影像 DV 纪实美学 媒介生态 公共领域
分类号: J9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独立影像发端于美国,并于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发展起来。作为一种独立于传统影像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年来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其审美价值独特,日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大连作为一个滨海城市,在近些年中,随着国内独立影像的兴起,也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和创作上的繁盛相比,目前仍没有在学术上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文立足于大连独立影像的创作实践,借助传播学和审美价值等理论,全方位考察大连独立影像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具体来讲:首先,在和传统电影艺术形式比较中,对独立影像的基本概念做了清晰的界定,然后再对大连地区独立影像的创作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从传播要素、传播渠道的各个方面对其详加阐释:如从创作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等各个层面对传播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创作的题材、形式以及态度上对传播内容展开了讨论等,并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分析其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的第三部分从市场化运作的角度,对大连独立影像目前的传播渠道和经费来源进行了研究。根据调查整理上来的资料,通过对比国内外独立影像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其症结所在。通过对大连地区独立影像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结合传播学的视角、影像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以往国内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大连独立影像事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并希望能够对大连的独立影像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1 绪论  9-14
  1.1 文献综述  9-11
    1.1.1 国内外独立影像研究历程  9-11
    1.1.2 独立影像的研究视角及研究实例  11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3
    1.2.1 研究背景  11-12
    1.2.2 研究意义  12-13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4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2 独立影像的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14-28
  2.1 独立影像的内涵  14-19
    2.1.1 概念界定  14-16
    2.1.2 DV  16-17
    2.1.3 独立影像与相关艺术形式的关系  17-19
  2.2 独立影像的传播要素分析  19-23
    2.2.1 独立影像的传播者  19-20
    2.2.2 独立影像的传播内容  20
    2.2.3 独立影像的传播渠道  20-21
    2.2.4 独立影像的传播环境  21-23
  2.3 独立影像的美学取向和商业价值  23-26
    2.3.1 独立影像的纪实美学取向  24-25
    2.3.2 独立影像的商业价值  25-26
  2.4 理论基础  26-28
    2.4.1 媒介生态理论  26-27
    2.4.2 公共领域理论  27-28
3 大连独立影像发展现状概述  28-42
  3.1 大连独立影像发展情况概述  28-32
  3.2 团队构成现状  32-35
    3.2.1 年龄构成以80后为主  32-33
    3.2.2 男性占据主导地位  33
    3.2.3 受教育程度较高  33-34
    3.2.4 学生群作为制作主体  34-35
  3.3 大连独立影像创作内容的特点  35-38
    3.3.1 校园化题材盛行  35-36
    3.3.2 形式以剧情短片为主  36-38
    3.3.3 叙事偏重个人化视角  38
  3.4 大连独立影像受众的基本情况  38-39
  3.5 大连独立影像的市场运作现状  39-42
    3.5.1 网络是主要的传播渠道  39-40
    3.5.2 经费来源以个人筹资为主  40-42
4 大连独立影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2-49
  4.1 大连独立影像的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42-45
    4.1.1 团队结构建设不合理  42-43
    4.1.2 艺术表现乏善可陈  43-44
    4.1.3 叙事语态略显单调  44-45
  4.2 大连独立影像的市场运作中的突出问题  45-49
    4.2.1 传播渠道缺乏持久效用  45-46
    4.2.2 资本积累率偏低  46-47
    4.2.3 受众定位的缺失  47-49
5 大连独立影像发展对策探讨  49-56
  5.1 提升传播者自身素质  49-51
    5.1.1 吸纳营销人才,丰富团队内构成  49-50
    5.1.2 培养沟通意识,加强团队间合作  50-51
    5.1.3 夯实技术基础,提高专业素养  51
  5.2 优化传播内容  51-52
  5.3 灵活使用市场运作策略  52-56
    5.3.1 建立多元化传播渠道  52-54
    5.3.2 增加资金来源,建立产业链条  54-56
结论  56-57
参考文献  57-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9-60
致谢  60-62

相似论文

  1.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2.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TN929.5
  3. 基于微博构建的公共领域研究,G206
  4. 知识共享和著作权制度的未来模式,D923.41
  5. 交往范式及其对泰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启示,B089.1
  6. 无线传感器网络未知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TP212.9
  7.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以跳数为基础的定位方法,TN929.5
  8.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的研究,TN929.5
  9. 比利时漫画发展脉络及启示,J218.2
  10. 论中国当代DV影像的多元化表达及其现实意义,J905
  11. 网络条件下青年群体公共和私人领域的构建与维护,C913.5
  12. 另类媒介、草根组织与中国西部的艾滋干预,G206
  13.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议程设置理论研究,G206
  14. 中国青年网民对微博的使用态度研究,G206
  15. 网络互动与公共领域的重构,G206
  16. 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的研究,TP212.9
  17. 应用于精准灌溉的无线传感网定位技术研究,TN929.5;TP212.9
  18. 哈贝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研究,B516
  19. 精英与大众的博弈,J952
  20. 媒介生态学视野下的新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J952
  21. DV纪录片的个性化书写研究,J952

中图分类: > 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 > 电影、电视艺术理论 > 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