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之线造型的互通性研究

作 者: 肖迪
导 师: 姜桦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美术学
关键词: 雕塑 线 造型 传统绘画
分类号: J4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从中国古代雕塑中“线”的特征和应用价值的角度出发,就中国古代雕塑和传统绘画艺术的线造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和客观的比照,最后总结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的特征和标志。文章通过研究“线”在古代雕塑中的运用以及演变过程,分析线是如何受到传统绘画的影响并作为独立的造型语言得到发展,得出古代雕塑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它的线造型特征与传统绘画有着诸多的共通之处,这种共通,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创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美学、艺术风格学及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雕塑和传统绘画分别进行了发展历程的纵向考察和具体作品的横向研究,着重分析了线条的应用及其意蕴和美学特征,力图通过梳理古代雕塑的线造型与国画线造型的关系,来解读古代雕塑与传统绘画的传承体系。文章站在中国古代雕塑和绘画艺术一脉相承的线造型特征的民族视角,通过比较分析,希望详细解读艺术创作中线造型语言的应用价值。论文内容的核心部分是线的互通性的比较分析以及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中国古代雕塑和传统绘画的艺术表现能力在线的运用上是有着相通之处的,在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的终极目标上,实现了内在的沟通和一致。论文第二章在绪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关于“线”的基本认识问题,包括“线”的本义和特征,为接下来的详细论述奠定基础;本文第三章是线的互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这一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古代雕塑到传统绘画进行分阶段的重点梳理,来集中展现线的互通性的存在及其存在的形式和价值,比较分析的对象从仰韶文化的彩陶直到古代艺术发展的高峰—唐宋时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的线造型的特征。论文第四章是本文的结论,也是论文研究的价值所在,这部分集中阐述了论文的主题—线的互通性在古代雕塑与传统绘画之间存在的标志、联系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阐述了线造型特征的民族特性和传承价值,最后总结传统的线造型语言特征在现代雕塑和绘画中仍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8
引言  8-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9
    1.1.1 研究对象  9
    1.1.2 研究范围  9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9-10
    1.2.1 研究内容  9
    1.2.2 研究方法  9-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0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4 创新点  11-13
第二章 线的本义  13-22
  2.1 原始意义  13
  2.2 线的功用  13-17
    2.2.1 具象写实  14-15
    2.2.2 抽象表现  15-16
    2.2.3 意象表现  16-17
  2.3 审美特征  17-22
    2.3.1 线的韵律  18
    2.3.2 线的表现力  18-19
    2.3.3 线的时代性  19-20
    2.3.4 线的民族性  20-22
第三章 线的互通性研究的比较分析  22-56
  3.1 以意写形-线的萌芽期  22-35
    3.1.1 原始模仿  22
    3.1.2 青铜浮雕  22-26
    3.1.3 秦俑汉雕  26-33
    3.1.4 楚帛汉画  33-35
  3.2 得意忘形-线的审美观的初步形成  35-43
    3.2.1 北朝造像  36-37
    3.2.2 戴逵与曹不兴  37-39
    3.2.3 曹家样 张家样  39-40
    3.2.4 春蚕吐丝-顾恺之  40-42
    3.2.5 小结  42-43
  3.3 形神兼备-线的品评标准的成熟期  43-56
    3.3.1 佛教造像  44-45
    3.3.2 唐陵石雕  45-48
    3.3.3 单线勾勒的辉煌成就  48-53
    3.3.4 瞥花仕女  53-54
    3.3.5 小结  54-56
第四章 结论  56-69
  4.1 线的互通性存在的重要标志  56-62
    4.1.1 以线造型的自觉意识  56-59
    4.1.2 鲜明独特的审美风格  59-60
    4.1.3 绘画美学理论的影响  60-62
  4.2 总结-线造型的关联性分析  62-65
    4.2.1 宗教背景  62-63
    4.2.2 历史积淀  63-64
    4.2.3 审美习惯的延伸  64
    4.2.4 关联性的体现  64-65
  4.3 线的互通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65-68
    4.3.1 传承性  65-66
    4.3.2 民族性  66-68
  结语  68-69
参考文献  69-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73-74
致谢  74-76

相似论文

  1. Bi3.25La0.75Ti3O12(BLT)纳米管/线的合成工艺研究,TB383.1
  2.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3. 基于DSP的二维准直系统的研究,TH741.14
  4.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5. AVS视频解码器在PC平台上的优化及场解码的改善,TN919.81
  6. 基于智能学习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与跟踪系统研究,TP391.41
  7. 多线阵CCD视觉测量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TP274.2
  8. 基于比对技术的非法网站探测系统的实现与研究,TP393.08
  9. 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把手及拉手设计研究,TS664.01
  10. 处理器TI DSP VC33虚拟核的设计与实现,TP332
  11. 传输线型Metamaterials的理论与应用研究,O441.6
  1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可靠性研究,TM73
  13. 宽频带槽式天线的研究与应用,TN92
  14. CT机造型设计研究,R197.39
  15. 猪链球菌2型与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S858.28
  16. 台灯造型艺术设计研究,TS956
  17. 背景抑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DWIBS)与hPET/CT临床价值对比研究,R445.2
  18.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19.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20. 磁疗用永磁磁源的定量分析与生物效应的研究,R454
  21. 乳腺癌钙化X线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R737.9

中图分类: > 艺术 > 摄影艺术 > 摄影艺术理论 > 摄影艺术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