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二元杀菌剂复配增效机理初探

作 者: 毕秋艳
导 师: 马志强;张金林
学 校: 河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赤霉病菌 灰霉病菌 复配 联合作用 机理 Wadley
分类号: S48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混合用药在当今的植物病害化学防治中已经十分普遍,复配杀菌剂的品种在农药市场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合理使用复配杀菌剂,一可以达到比杀菌剂单剂更好的防治效果,二可以达到兼治多种病害的目的,三可以减小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然而,杀菌剂复配的基础是什么,选取什么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生产中如何使用复配药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鉴于上述问题和复配剂的广泛应用,本研究从复配剂单剂的筛选开始,通过二元复配剂不同配比对靶标的药效联合作用、不同配比对病菌生物学的联合作用、增效与拮抗组合对病菌的不同生理生化性状的比较以及增效组合对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生理生化性状比较等方面进行了杀菌剂复配机理的初步研究:1.以赤霉病菌灰霉病菌为靶标,对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比较,以筛选适宜的复配单剂。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大小不同: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毒力值均较小,说明这一类药剂对小麦赤霉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也有一定作用;甲氧基苯基甲酸酯类基本无效;酰胺类、氨基甲酸酯类、嘧啶类也基本无效;恶唑啉也有抑制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抑制程度也不同。2.采用福美双与戊唑醇组合对赤霉病菌,福美双与啶菌恶唑组合对灰霉病菌进行联合作用测定,确定增效配比和拮抗配比。在所测配比中,有26个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均有较高的增效作用。其中Thi7+Teb10组合对两种不同的菌株的增效作用均较高,增效系数接近;而Thi9+Teb4组合均表现拮抗作用,增效系数相近,作为确定组合备用。在对灰霉病菌测的测定中,有15个配比的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均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其中Thi5+SYP1、Thi5+SYP2增效作用在所有比例中表现突出,但Thi5+SYP1组合对抗性菌株表现更强的增效作用,作为确定组合备用。3.测定不同组合配比对病菌生物学性状的联合作用。结果显示了杀菌剂复配增效组合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削减病菌孢子的形成数量、降低孢子萌发率和菌核数量来实现对病菌的抑制作用。4.增效与拮抗复配组合对病菌的不同生理生化性状比较。增效组合处理菌丝后其菌丝细胞壁的渗透压变化趋势与对照及单剂处理的不同,而且造成还原糖、几丁质酶、可溶性蛋白、甾醇等内含物的渗漏。而拮抗组合与对照处理结果基本一致。5.增效组合对不同抗性菌株的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经杀菌剂复配增效组合处理的不同抗性菌株细胞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其结果是增效组合增效原因之一。而其最终原因是菌体内降解酶(胞外酶)活性提高导致细胞壁破坏和菌体内物质含量发生改变。6.对杀菌剂复配评价进行了讨论。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引言  12-24
  1. 复配剂在植物病虫草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2. 复配杀菌剂发展趋势  12-13
  3. 农药混用中存在的问题  13-14
  4. 杀菌剂复配的合理性-----复配原则  14-16
    4.1 扩大杀菌谱(CONTROL SPECTRUM)  14
    4.2 增效作用(SYNERGISM)明显  14
    4.3 延缓抗药性  14-15
    4.4 减小药剂毒性  15
    4.5 减少环境污染  15-16
  5. 复配药剂对靶标联合作用的评价  16-17
    5.1 增效(SYNERGISM)作用  16
    5.2 相加(ADDITIVE EFFECT)作用  16-17
    5.3 拮抗(ANTAGONISM)作用  17
  6. 药剂复配增效机理尚不清楚  17-18
  7. 复配剂中单剂不同作用方式的互补成为复配的规律之一  18-19
  8. 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成果是复配剂增效机理的研究基础  19-20
    8.1 杀菌剂对真菌不同阶段的作用  19
    8.2 杀菌剂对病菌细胞结构的作用  19
    8.3 杀菌剂对病菌体内代谢的作用  19
    8.4 杀菌剂增强寄主的抗病性  19-20
    8.5 杀菌剂对靶标(TARGET)位点的影响  20
    8.6 杀菌剂抑制葡萄糖磷酰化转移  20
  9. 复配药剂对靶标联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20-22
    9.1 共毒系数(CO-TOXICITY COEFFICIENT)法  20
    9.2 WADLEY 方法  20-21
    9.3 GOWING 方法  21
    9.4 ABBOTT 方法  21
    9.5 孙云沛方法  21-22
  10. 复配杀菌剂增效效应的研究方向  22-24
    10.1 在病菌生理方面  22
    10.2 在病菌生化方面  22
    10.3 杀菌与抑菌作用  22-23
    10.4 药剂在病菌体内循环  23-24
第一章 杀菌剂毒力测定及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测定  24-38
  1 材料方法  24-26
    1.1 供试材料  24-25
      1.1.1 供试菌株  24
      1.1.2 供试药剂  24-25
      1.1.3 供试培养基  25
    1.2 试验方法  25-26
      1.2.1 不同病菌对杀菌剂单剂的毒力测定及杀菌剂复配增效组合的确定  25-26
      1.2.2 不同病菌对药剂的毒力计算  26
      1.2.3 增效系数的计算  26
  2 结果与分析  26-37
    2.1 赤霉病菌对杀菌剂单剂毒力测定  26-28
    2.2 灰霉病菌对杀菌剂单剂毒力测定  28
    2.3 不同比例杀菌剂复配组合的联合作用  28-37
      2.3.1 福美双与戊唑醇复配对赤霉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  28-33
      2.3.2 福美双与啶菌恶唑复配对灰霉病菌的联合作用测定  33-37
  3 讨论  37-38
第二章 杀菌剂复配组合对病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影响  38-49
  1 材料与方法  38-41
    1.1 供试材料  38
    1.2 试验方法  38-41
      1.2.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对赤霉病菌的互作差异  38-39
      1.2.2 Sy(Thi5+SYP1)对啶菌恶唑的不同抗性灰霉病菌的影响差异  39-41
  2 结果与分析  41-48
    2.1 福美双戊唑醇复配组合对赤霉病菌的互作  41-43
      2.1.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与单剂对病菌菌丝形态的对比  41-42
      2.1.2.Sy(Thi7+Te610)与An(Thi9+Te64)与两单剂、对照对赤霉病菌孢子萌发的对比  42-43
    2.2 SY(TH15+SYP1)对啶菌恶唑不同抗性灰霉菌株的互作  43-48
      2.2.1 Sy(Thi5+SYP1)与两单剂对病菌菌丝形态的对比  43-44
      2.2.2 Sy(Thi5+SYP1)与两单剂对不同抗性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对比  44-45
      2.2.3 Sy(Thi5+SYP1)与两单剂对啶菌恶唑不同抗性灰霉病菌菌丝干重、产孢量不同程度影响的对比  45
      2.2.4 Sy(Thi5+SYP1)与两单剂对啶菌恶唑不同抗性灰霉菌株菌核数量对比  45-46
      2.2.5 活体测定Sy(Thi5+SYP1)的药效  46-48
  3 讨论  48-49
第三章 杀菌剂复配组合对病菌生理生化性状影响  49-64
  1 材料方法  49-54
    1.1 供试菌株  49
    1.2 供试仪器设备  49
    1.3 供试试剂  49
    1.4 不同复配组合及单剂处理后病菌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49-50
      1.4.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及单剂处理赤霉菌丝后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49-50
      1.4.2 Sy(Thi5+SYP1)及单剂处理后灰霉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50
    1.5 不同复配组合及单剂处理后病菌菌丝内含物含量的变化  50-51
      1.5.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及单剂处理后赤霉菌丝几种内含物的变化  50-51
      1.5.2 Sy(Thi5+SYP1)及单剂处理后灰霉菌丝几种内含物的变化  51
    1.6 SY(THI5+SYP1)及单剂处理后灰霉病菌菌丝酶活性的比较  51-54
      1.6.1 胞外酶活力实验所需药品配制步骤  52
      1.6.2 粗酶液获得  52
      1.6.3 标准曲线制作  52-54
  2 结果与分析  54-63
    2.1 菌丝细胞膜透性的比较  54-56
      2.1.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处理后赤霉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54-55
      2.1.2 Sy(Thi5+SYP1)处理后灰霉菌丝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55-56
    2.2 菌丝体内含物变化的比较  56-61
      2.2.1 Sy(Thi7+Te610)与An(Thi9+Te64)处理后赤霉菌丝内含物的变化  56-59
      2.2.2 Sy(Thi5+SYP1)处理后灰霉菌丝内含物的变化  59-61
    2.3 SY(THI5+SYP1)及单剂处理后病菌菌丝酶活性的变化  61-63
  3 讨论  63-64
第四章 讨论复配结果影响因子  64-69
  1 材料方法  64-65
    1.1 供试菌株  64
    1.2 供试药剂  64
    1.3 测定方法对增效系数的影响  64-65
      1.3.1 福美双啶菌恶唑复配组合在PDA 平板上对灰霉菌丝的联合作用测定  64
      1.3.2 福美双啶菌恶唑复配组合对灰霉孢子萌发的联合作用测定  64-65
      1.3.3 福美双啶菌恶唑复配组合对灰霉真菌繁殖体产量的联合作用测定  65
    1.4 增效系数与药剂比的关系  65
  2 结果与分析  65-68
    2.1 菌丝速率法测定  65
    2.2 孢子萌发法测定  65-66
    2.3 繁殖体产量法测定  66-67
    2.4 增效系数与药剂比的关系  67-68
  3 讨论  68-69
第五章 全文总结  69-71
参考文献  71-76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76-77
作者简介  77-78
致谢  78-79

相似论文

  1. 真空玻璃的阳极键合密封技术研究,TQ171.1
  2. (ZrB2-ZrO2)/BN复合材料的反应热压烧结及其力学性能,TB332
  3. 复合添加剂对SNCR脱硝过程的影响,X701
  4.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5.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6. Cu2+/Co2+催化漂白桉木浆工艺与机理研究,TS745
  7. 竹材中非纤维素物质去除的环保工艺与方法探讨,TS652
  8. 凝胶—发泡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隔热材料的研究,TQ174.1
  9. 电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硫酸根溶出特性研究,TQ425.23
  10. 不同类型亲水结构表面修饰聚氨酯的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R318.08
  11. 马铃薯甲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硫丹的抗性及其机理,S435.32
  12. 纸袋纸打浆工艺及机理研究,TS752
  13. 高分子粒料研磨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TQ315
  14. Fengycin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01.3
  15. 预氧化强化生物活性炭滤池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X703
  16. 褐飞虱抗药性监测、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及生化机理研究,S435.112.3
  17. 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虫嗪的抗性风险评估,S433
  18.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S436.8
  19. 氮肥运筹对转基因棉Bt蛋白表达与降解的调控作用,S562
  20. Bacillus subtilis fmbJ抗菌脂肽对Rhizopus stolonifer作用机理研究,TS255.1
  21. 两个葡萄雄性不育单株的花粉形态学、细胞学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S663.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菌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