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银行间交易平台灾备的研究与设计

作 者: 胡浩亮
导 师: 谷大武;孙小林
学 校: 上海交通大学
专 业: 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 灾备 行间交易平台 业务连续性 容灾架构 存储系统
分类号: TP309.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也不断加快,银行业新一代行间交易平台中各应用系统与前一代相比有了本质的变化,老一代的灾难恢复系统基础架构已经不能够完整和有效的支撑新一代的应用架构。如何设计一套新的灾备系统,以达到既能容纳新一代应用系统的特点,又能保证对新一代应用系统灾备目标和功能的支持,已经成为银行业十分紧急且重要的一项工作。本文着眼于银行业新一代行间交易平台中各业务系统的特点和灾备需求,提出了由灾难恢复策略、容灾架构和存储系统组成的灾备系统建设方案。灾难恢复策略是从生产中心站点的设置、人员与组织机构、业务数据保护、应用系统程序文件保护、切换优先级、灾备流程、技术和设备选型等方面设定一些连续性策略,以达到业务持续管理的最终目的。EFO环境和DR环境共存的容灾架构设计的新思路,可以较好的实现在灾备系统的成本投入与灾备效果的平衡。通过存储系统结构、数据存储分布、存储系统流程这三方面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功能完整的存储系统,可以满足灾备系统在存储方面的各项要求。本文研究工作的意义在于,本文设计的新一代银行间交易平台的灾备系统可以满足新一代应用系统在现阶段对于灾备的要求,对类似拥有大量应用系统和迫切灾备需求的企业同样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和应用价值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符号说明  8-11
第一章 引言  11-16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  13-14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  14-16
第二章 灾备系统技术基础  16-28
  2.1 灾难的类型  16-20
  2.2 灾备的内涵  20-21
  2.3 灾备指标  21-22
  2.4 灾备系统  22-24
  2.5 灾备等级  24-26
  2.6 业务等级  26-27
  2.7 本章小结  27-28
第三章 银行间交易平台  28-41
  3.1 总体应用框架  28-30
  3.2 业务处理层  30-33
  3.3 运维管理层  33
  3.4 技术支撑层  33-36
  3.5 二代平台的灾备等级  36-39
  3.6 灾备系统的整体设计  39-40
  3.7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 灾难恢复策略的设计  41-52
  4.1 业务持续管理  41-43
  4.2 面临风险的分析  43-44
  4.3 生产中心站点设置策略  44-45
  4.4 人员与组织机构策略  45-46
  4.5 业务数据保护策略  46-47
  4.6 应用系统程序文件保护策略  47-48
  4.7 切换优先级策略  48
  4.8 灾备流程设计策略  48-49
  4.9 技术和设备选型策略  49-50
  4.10 本章小结  50-52
第五章 容灾架构的设计  52-70
  5.1 容灾架构的设计思路  52-57
    5.1.1 EFO 环境的概念  52-55
    5.1.2 EFO 环境的特点  55-56
    5.1.3 EFO 环境与DR 环境共存  56-57
  5.2 容灾架构的需求分析  57-59
  5.3 数据复制技术的分析与选择  59-65
    5.3.1 基于应用的数据复制  59-60
    5.3.2 基于数据库应用的结构化数据复制  60-61
    5.3.3 存储间镜像方式的数据复制  61-62
    5.3.4 基于卷管理软件的数据块复制  62
    5.3.5 基于智能存储系统的数据复制  62-64
    5.3.6 基于存储虚拟化设备的数据复制  64
    5.3.7 二代平台中数据复制技术的选用  64-65
  5.4 系统容灾架构的设计  65-69
  5.5 本章小结  69-70
第六章 存储系统的设计  70-79
  6.1 存储系统结构的设计  70-71
    6.1.1 存储系统部署  70-71
    6.1.2 SAN 网络设计  71
  6.2 数据存储分布的设计  71-73
  6.3 存储系统流程的设计  73-77
    6.3.1 流程设计的目的  73-74
    6.3.2 日常流程设计  74
    6.3.3 切换和回切流程设计  74-77
  6.4 本章小结  77-79
第七章 应用与验证  79-84
  7.1 RTO 测试的分析  79-81
  7.2 RPO 测试的分析  81-83
  7.3 本章小结  83-84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4-88
  8.1 本文工作回顾  84-86
  8.2 成果及意义  86-87
  8.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  87-88
参考文献  88-90
致谢  90-91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1

相似论文

  1. 基于BAP的数据压缩、操作与查询处理系统的实现,TP311.13
  2. 存储子系统能效计算研究,TP333
  3. 基于闪存的混合式存储系统研究,TP333
  4. 基于Hadoop的云存储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TP333
  5. DURO:一种针对RAID-6单盘失效在线重构方法的研究,TP333
  6. 基于Eucalyptus的对象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33
  7. 高性能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TP333
  8. 存储系统主动对象实现机制研究,TP333
  9. 分布式文件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TP338.8
  10. FlashCache位运算替换算法的设计与实现,TP333
  11. BlueOcean海量存储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TP333
  12. 基于NAND FLASH的多路并行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33
  13. 文件备份系统软件的规划与实现,TP309.3
  14. 基于遗传算法的业务连续性过程研究,TP18
  15. 面向容灾的业务连续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TP309.3
  16. 基于虚拟机的分布式容灾备份技术研究,TP309.3
  17. 闪存存储系统中的RAID机制研究,TP333
  18. 基于H.264的嵌入式多媒体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TN919.82
  19. 网络存储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设计与实现,G250.76
  20. 面向容灾的业务流程管理与恢复技术研究,TP393.09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一般性问题 > 安全保密 > 数据备份与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