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安塞油田塞152区延长组长2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作 者: 李江森
导 师: 罗静兰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储层非均质性 三维地质模型 长2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1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是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将地质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三维图形可视化技术相结合,通过建立油藏储层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的属性等模型,从而实现在定量上对储层对其非均质性进行表征和刻画。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52区块目的层长2油层组目前存在合理的生产压差难以确定(高液量、高含水、高液面),吸水剖面不均,水驱效率低,静压与含水率上升,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对长2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建立三维定量地质模型、预测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已成为解决该油田开发问题的关键。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52井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油藏为研究目的层,以高分辩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岩心及测井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志层、旋回—岩性—厚度划分对比法,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进而对各小层沉积相的平面和空间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测井曲线的二次解释,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确立长2储层的物性范围。在研究了储层岩石学特征、非均质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的基础上,描述了储层物性、含油性等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油藏控制因素,并运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质知识参数库。应用Petrel软件,以地质统计学为依据,在沉积(微)相、已知地质参数等条件约束下,利多信息协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塞152区长22小层的沉积微相、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三维地质模型。高精度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不仅能深刻揭示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而且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油水运动规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前言  8-14
  1.1 选题依据、目的与意义  8-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1
    1.2.1 储层建模研究进展  9-10
    1.2.2 储层地质建模研究方法  10-11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1-12
  1.4 论文完成的工作量  12-13
  1.5 主要研究成果  13-14
2 区域地质与勘探开发概况  14-18
  2.1 构造特征  14
  2.2 地层特征  14-16
  2.3 沉积演化特征  16
  2.4 研究区概况及开发现状  16-18
3 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  18-37
  3.1 小层精细对比研究  18-23
    3.1.1 小层对比方法及其步骤  18-19
    3.1.2 小层对比研究  19-21
    3.1.3 研究区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21-23
  3.2 沉积微相研究  23-37
    3.2.1 沉积背景与沉积相类型  23
    3.2.2 沉积相划分  23-29
    3.2.3 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29
    3.2.4 沉积体系研究及展布特征  29-37
4 测井解释与评价  37-45
  4.1 测井质量评价与曲线标准化  37
  4.2 四性关系研究  37-40
  4.3 储层参数解释模型  40-42
    4.3.1 孔隙度模型  40-42
    4.3.2 渗透率模型  42
  4.4 含水饱和度解释  42
  4.5 油水层识别  42-45
    4.5.1 岩性、含油性、物性标准  42-44
    4.5.2 油水层划分  44-45
5 储层特征研究与综合评价  45-59
  5.1 储层特征研究  45-55
    5.1.1 砂岩类型及其特征  45-46
    5.1.2 储层微观结构特征  46-50
    5.1.3 储层非均质性  50-55
  5.2 储层综合评价  55-59
    5.2.1 储层综合评价方法  55
    5.2.2 储层综合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  55-59
6 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59-71
  6.1 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及思路  59-61
    6.1.1 储层地质建模的方法  59-60
    6.1.2 本文地质建模的总体思路  60-61
  6.2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61-65
    6.2.1 基础数据的准备  61-62
    6.2.2 建立井模型和地层格架模型  62
    6.2.3 建立沉积微相模型  62-65
    6.2.4 建立参数属性模型  65
  6.3 模型精度和可信度评价  65-71
7 结论  71-72
参考文献  72-75
西北大学2010年研究生科研成果审核登记表  75-76
致谢  76-77

相似论文

  1.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2. 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3.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4. 辫状河储层非均质性及非均质概念模型的建立,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6. 泌阳凹陷付湾—张厂地区沉积特征及有利目标研究,P618.13
  7.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8. 露天矿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TD164
  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0.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P618.13
  11. 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二段沉积相研究,P618.13
  12. 北一区断东萨葡油层组精细对比和沉积微相研究及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P618.13
  13.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0
  14. 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体系研究,P618.13
  15. 东营凹陷牛庄西部沙三中砂体储集层特征研究,P618.13
  16. 辽河油田沈150-沈161井区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17. 松辽盆地长10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及富油规律研究,P618.13
  18. 南三西葡I1-4油层精细地质再认识及断层组合技术研究,P618.13
  19. 杏八九区水平井区块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P618.13
  20. 扶余油田中区北部扶余油层油藏精细描述,P618.13
  21. 松辽盆地南部南山湾油田精细油藏描述,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