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构造裂缝识别与建模研究

作 者: 潘欣
导 师: 周立发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关键词: 构造裂缝识别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裂缝随机建模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裂缝性油气藏探明数量的不断增加,裂缝研究已成为当前石油地质领域的热点问题。而与此同时,由于裂缝自身特有的复杂性,又导致其成为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定边-华池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采用包括野外露头裂缝调查与描述、钻井岩心裂缝观察与描述、井壁电、声成像测井裂缝识别与表征、常规测井裂缝识别与评价在内的多学科多种技术手段协同进行的方式,开展了构造裂缝的识别与定性、定量描述研究,基本搞清了研究区延长组构造裂缝的各种发育特征,包括裂缝的地质成因类型、力学性质、产状、尺寸(规模)、密度、宽度、孔渗性质以及纵向发育模式等。在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进行构造裂缝研究过程中,特别引入了分形几何学领域最为成熟的R\S分析(即变尺度分析)技术,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井壁成像测井资料及钻井岩心相对缺乏的井段或地区较好地判别裂缝的发育程度。采用离散裂缝网络(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 DFN)模型对裂缝进行随机性建模是目前最新的定量化裂缝描述技术,其中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能更加逼近地下裂缝的真实存在状态,而随机模拟方法的应用,则既能满足已知裂缝信息的统计学特征,同时又可充分体现裂缝分布具有随机性的客观事实。本次论文选择了研究区内的“寨子山区块”作为重点解剖对象,对其延长组长6段的构造裂缝系统进行了DFN模型裂缝随机建模研究。其结果表明,通过此项技术建立的裂缝几何模型能直观地显示地下裂缝在三维空间上的发育特征,而在其基础上计算的裂缝参数模型,则可以有效地定量描述各种裂缝参数的三维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揭示裂缝对储层孔、渗性能的改善作用。同时,这也为裂缝及其参数的三维定量化描述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技术手段。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3
  1.1 选题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7-9
  1.3 主要研究内容  9-10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0-11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1-13
第二章 定边-华池地区地质概况  13-21
  2.1 定边-华池地区地层特征  14-18
    2.1.1 定边-华池地区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  14
    2.1.2 定边-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特征  14-18
  2.2 定边-华池地区构造特征  18-21
第三章 野外露头、钻井岩心裂缝识别与描述  21-37
  3.1 定边-华池地区下白垩统露头构造裂缝描述  21-31
    3.1.1 裂缝的类型  21-24
    3.1.2 裂缝的产状与组系  24-27
    3.1.3 裂缝的尺寸  27-28
    3.1.4 裂缝的间距  28-30
    3.1.5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的关系  30-31
  3.2 定边-华池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岩心构造裂缝描述  31-35
    3.2.1 裂缝的力学性质  31
    3.2.2 裂缝的视倾角  31-32
    3.2.3 裂缝的开启程度与充填性  32-34
    3.2.4 裂缝发育程度与岩性的关系  34-35
  3.3 本章小结  35-37
第四章 井壁成像测井资料裂缝识别与表征  37-55
  4.1 利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检测裂缝的原理  37-40
    4.1.1 构造裂缝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图上的一般响应特征  38
    4.1.2 诱导裂缝在井壁电、声成像测井图上的一般响应特征  38-40
  4.2 定边-华池地区延长组井壁电、声成像测井构造裂缝识别  40-52
    4.2.1 裂缝的产状特征与组系  41-46
    4.2.2 裂缝的密度  46-48
    4.2.3 裂缝的高度  48-49
    4.2.4 裂缝的充填性与宽度  49-50
    4.2.5 裂缝的视孔隙度与渗透率  50-52
    4.2.6 裂缝的纵向分布模式  52
  4.3 本章小结  52-55
第五章 常规测井资料裂缝识别与评价  55-65
  5.1 常规测井构造裂缝发育段识别  55-60
    5.1.1 常规测井系列构造裂缝的响应特征  55-58
    5.1.2 构造裂缝识别结果分析  58-60
  5.2 常规测井资料R/S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评价  60-64
    5.2.1 R/S分析裂缝发育程度评价的理论依据  60-61
    5.2.2 测井曲线的选取  61-62
    5.2.3 R/S分析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评价实例  62-64
  5.3 本章小结  64-65
第六章 DFN模型裂缝随机建模研究  65-83
  6.1 裂缝随机建模技术与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  65-66
    6.1.1 裂缝随机建模方法  65-66
    6.1.2 离散裂缝网络(DFN)模型  66
  6.2 寨子山区块延长组长6段构造裂缝DFN模型随机建模  66-82
    6.2.1 工作流程  67-69
    6.2.2 构造模型的建立  69-70
    6.2.3 裂缝发育强度模型的建立  70-74
    6.2.4 裂缝参数分析结果  74-77
    6.2.5 裂缝几何模型建立及等效裂缝属性计算  77-82
  6.3 本章小结  82-83
主要认识与结论  83-85
参考文献  85-92
附录  92-94
致谢  94-95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安塞油田开发中后期井网调整优化技术研究,TE324
  3.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和盒8段沉积相特征与储层评价,P618.13
  4.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晚奥陶世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6.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7. 白豹地区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技术研究,P631.84
  8. 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镇北地区延长组长8油组沉积微相研究,P618.13
  1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露头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539.2
  11. 西峰油田合水区长8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P618.130
  1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白254等七口井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P618.13
  13.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相研究,P618.13
  14. 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延10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P618.13
  15.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P618.11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物源与成岩耦合关系研究,P618.13
  17.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8沉积体系研究,P512.2
  18.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层序特征研究,P618.13
  19. 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0.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砂岩孔隙成岩演化特征,P618.13
  21. 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大22井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