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转型期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社会学研究

作 者: 王亚青
导 师: 秦克寅
学 校: 山东理工大学
专 业: 社会学
关键词: 农民纠纷 纠纷解决方式 民间非正式方式 国家正式方式
分类号: C912.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正经历着由传统伦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民的思想、行为方式等都在趋于理性化,现代性,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农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选择上。本文是以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理性选择理论和关系距离理论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鲁西南地区马岭岗镇农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的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民纠纷的基本情况,重点探讨了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选择策略、影响因素,并为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本文包括五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来源、研究意义、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以往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梳理。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为第二部分,重点分析研究了转型期的农村社会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纠纷现状,农民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及其选择策略、影响因素。认为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既存在国家正式纠纷解决方式,也存在民间非正式纠纷解决方式,已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而民间方式仍然是农民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农民对解纷方式的选择呈现顺次递进的特点,即如果纠纷在低效力等级的纠纷解决方式中得不到解决,那么在个人理性的作用下,他们会寻求更高效力级别的纠纷解决途径,国家正式纠纷解决方式中的司法方式(诉讼方式)成为最后一道屏障。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案件的主体因素看,案主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对纠纷解决反方式的选择,影响很大;从案件因素看,案件的性质、当事人的地位结构与差异、关系距离等对农民纠纷结局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从社会因素看,社群意识、权威认同、经济成本、政府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不足和民间纠纷结局方式的适应性,是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在对农民纠纷解决方式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社会生活的“村庄共同体”依然存在;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仍然保留着;现代农村社会产生了对法律的内在需求,但农民的法律意识依然薄弱;良好的农民纠纷解决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民间规范的基础性作用,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建立和完善农民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纠纷解决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第一章 导论  8-17
  一、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8-9
    (一) 课题来源  8-9
    (二) 研究意义  9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9-13
    (一) 国外研究状况  9-11
    (二) 国内研究状况  11-13
    (三) 小结  13
  三、理论基础  13-14
    (一) 理性选择理论  13-14
    (二) 关系距离理论  14
  四、研究设计  14-17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4-15
    (二) 研究方法  15-16
    (三) 样本资料的基本情况  16-17
第二章 农民纠纷的基本情况  17-22
  一、农民纠纷的主要类型  17-18
    (一) 邻里型纠纷  17
    (二) 权属型纠纷  17
    (三) 家庭型纠纷  17-18
    (四) 经济型纠纷  18
    (五) 人身侵权型纠纷  18
    (六) 干群型纠纷  18
  二、农民纠纷的特点  18-20
    (一) 纠纷数量增加  18
    (二) 纠纷类型多样  18-19
    (三) 纠纷内容复杂化  19-20
    (四) 纠纷主体之间关系多样性  20
  三、农村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20-22
    (一) 农村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扩大化  20-21
    (二) 人际关系的理性化、契约化  21
    (三) 农民个人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增强  21-22
第三章 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现状分析  22-33
  一、农民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22-27
    (一) 民间非正式解纷方式  22-25
    (二) 国家正式解纷方式  25-27
  二、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特点  27-33
    (一) 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  27-29
    (二) 民间方式依然是农村主要的纠纷解决方式  29-30
    (三) 农民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呈现顺次递进的特点  30-33
第四章 影响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  33-44
  一、主体因素分析  33-34
    (一) 性别  33
    (二) 年龄  33-34
    (三) 经济收入  34
    (四) 文化水平  34
  二、案件因素分析  34-38
    (一) 纠纷的类型和性质  34-36
    (二) 纠纷主体的关系结构  36-38
  三、社会因素分析  38-44
    (一) 社群意识  38-39
    (二) 权威认同  39-40
    (三) 经济成本  40-41
    (四) 国家正式解纷机制的不足  41-42
    (五) 民间解纷方式的适应性  42-44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44-49
  一、研究主要发现  44-47
    (一) 农村社会生活的"村庄共同体"依然存在  44
    (二) 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熟人社会的基本状况仍然保留着  44-45
    (三) 农村社会法律的需求日益强烈,但对法律有效性认识不足  45
    (四) 完善农民纠纷解决机制对推进农村法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45-47
  二、讨论:完善农民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47-49
    (一) 注重民间方式与正式方式的整体协调性  47
    (二) 加快内生性立法  47-48
    (三) 加强司法宣传,强化农民法治观念  48
    (四) 降低诉讼门槛,提高司法公信力  48-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2
附录1:调查问卷  52-55
附录2: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55-57
致谢  57-58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8

相似论文

  1. 环境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探析,D922.6
  2. 诉调对接机制研究,D925.14
  3. 医疗纠纷协商和解解决方式研究,R-051
  4. 论微型法庭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的运用,D997.4
  5. 论三大调解的有效衔接,D926
  6. 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D926
  7. 论ADR在美国环境行政纠纷解决领域的应用,D971.2
  8. 新闻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925.7
  9. 诉讼与调解相衔接的制度化研究,D926
  10. 转型期农村居民纠纷及其解决方式实证研究,D920.4
  11. 园林产业园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TU986
  12.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造价纠纷替代性解决业务的研究,F282
  13.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法律纠纷初探,D923
  14. 我国诉讼外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D922.68
  15. 环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研究,D912.6
  16. 在线仲裁研究,D997.4
  17. 我国水事纠纷解决制度研究,D922.66
  18. 学校管理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925.14
  19.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D925.14
  20. 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初探,D915.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地区社会学 > 农村社会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