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评析
作 者: 张晓燕
导 师: 孙振东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人本主义 以人为本 教育人性化
分类号: G4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7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人性化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在片面强调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却依然存在大量非人性化的教育现象。追求一种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想图景,这是“新课程理念”倡导者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隐含的核心目标之一。秉持“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想,“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一系列的彰显新时期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及教育对“人”的关怀的主张,触及了一些由“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基本矛盾。其重视非理性的知识观;重视主体性的教学观;重视超越性的人才观表明了“新课程理念”明显的人本主义倾向。“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取向关注学生整体性的发展,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以及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对构建人性化的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新课程理念”片面强调学生非理性的发展而忽视了科学认知的基础性意义,并且在割裂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来谈学生的发展,使得新课改由于缺乏现实基础而在实践中遭遇重重困难,值得重视。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我们认为:教育人性化就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时,必须遵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本性进行全面的观照,以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教育人性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却存在将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相混淆的倾向,阻碍了人们对教育人性化的科学把握,“新课程理念”的人本主义倾向就是表现之一。虽然二者都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强调“以人性为本位”,都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以及对现实的反思批判精神。但是由于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也有实质的区别。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有利于克服“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践行教育人性化。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导论 7-14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 (二) 研究现状 7-13 (三) 研究思路 13-14 一、"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人本主义在新课改中的渗透 14-23 (一)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内涵 14-18 (二) 我国当代教育改革中的人本主义思潮 18-20 (三)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特征 20-23 二、"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影响评析 23-34 (一)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积极意义 23-27 (二) "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 27-34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克服"新课程理念"人本主义倾向的消极影响 34-41 (一) 以人为本教育观与人本主义教育观的区别 35-38 (二)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观,防止人本主义的泛滥 38-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5 致谢 45
|
相似论文
-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 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分析,G633.55
-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叙事研究,G222
-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哲学思考,F272
-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困惑与引领路径研究,G641
- 论实践标准的与时俱进性,D61
- 以人为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D648
-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诠释,D092
- 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研究,D61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研究,G641
- “以人为本”理念下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F299.27
- 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G633.8
- 高中生物新教材图像系统特点及应用策略研究,G633.91
- 吉尔曼治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G640
- 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内容,TB472
- 世博文化情景下“以人为本”的服装设计研究,TS941.2
- 以人为本与大连城市软实力提升研究,F299.27
- 历史乡村地理研究,K928.5
- “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商业会展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5.2
-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92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学理论 > 课程论课程设计、课程标准等入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