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作 者: 张银岭
导 师: 张俊飚
学 校: 华中农业大学
专 业: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关键词: 耕地 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江汉平原
分类号: F32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耕地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江汉平原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是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所依仗的农业经济基础。但是由于耕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江汉平原农业发展必须向选择培育和保护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对耕地资源实行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并依靠科技进步,挖掘现有耕地资源潜力,增值耕地资源,以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首先详细阐述研究主题的背景与意义,全面梳理国内外文献综述,对研究区域进行初步的界定,以及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体系的架构;其次,以资源稀缺理论、外部性理论、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产生寻求理论支撑,以农业区位理论、人地和谐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解决寻求理论支撑;再次,从农户家庭特征、耕地利用结构、农户生产投入与经营收入以及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主观意愿等四个主要方面调查分析了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现状。主要结论显示农户中拥有初中学历的比重最大、在耕地经营中兼业情况普遍。耕地结构特征上,江汉平原耕地分散化、细碎化程度比较高。在耕地投入与经营收入上,种植业收入占39%,已经不是农户总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仍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耕地利用中,就作物不同种类而言,目前粮食作物给农民带来的销售收入最大,其次是经济作物、其他作物;在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主观意愿上,绝大部分农户认为化肥农药投入相对于产出而言较多,应加强耕地资源管理水平以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实行耕地规模化、加强农业教育培训及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耕地的细碎化程度、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国家补贴与种植业收入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力人数与种植业收入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第四,选择12个典型县市地区进行了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DEA评价,发现江汉平原耕地平均综合效率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01~2002年大幅下降、2002~2003年大幅上升、2003~2004年小幅下降、2004~2007年平稳上升。同时根据综合效率区域差异将江汉平原分为综合效率相对较高、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两个区域,并从技术和规模角度分析了综合效率较低区域,发现仙桃市、江陵县综合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其较低的规模效率,天门市、洪湖市则归因于相对均较低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松滋市则主要归因于纯技术效率不高。在DEA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天门市、松滋市、洪湖市三个地区的耕地产出与投入有效性。最后,从农户意识、耕地经营制度、耕地利用结构、财政投入、农村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提高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9-10
Abstract  10-12
1 引言  12-22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意义  14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7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5-16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6-17
  1.3 研究的区域界定、研究目的和内容  17-19
    1.3.1 研究的区域界定  17-19
    1.3.2 研究目的  19
    1.3.3 研究内容  19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9-21
    1.4.1 研究方法  19-20
    1.4.2 技术路线  20-21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1-22
    1.5.1 可能的创新  21
    1.5.2 不足之处  21-22
2 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  22-31
  2.1 相关概念阐释  22-23
    2.1.1 耕地资源与农地资源  22
    2.1.2 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22-23
  2.2 相关理论  23-30
    2.2.1 资源稀缺理论  23-24
    2.2.2 外部性理论  24-25
    2.2.3 边际报酬递减理论  25-26
    2.2.4 农业区位理论  26-27
    2.2.5 人地和谐理论  27-29
    2.2.6 可持续发展理论  29-30
  2.3 小结  30-31
3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31-50
  3.1 江汉平原耕地资源自然现状分析  31-34
    3.1.1 数量特征  31-33
    3.1.2 质量特征  33-34
  3.2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调查样本选择与主要内容  34-35
    3.2.1 调查样本的选择与相关概念界定  34-35
    3.2.2 调查的主要内容  35
  3.3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35-46
    3.3.1 农户家庭特征分析  35-38
    3.3.2 耕地利用结构特征  38-42
    3.3.3 农户耕地投入与经营收入分析  42-44
    3.3.4 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主观意愿  44-46
  3.4 耕地资源利用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46-48
    3.4.1 模型与变量选择  46-47
    3.4.2 模型结果分析  47-48
  3.5 小结  48-50
4 江汉平原典型地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50-67
  4.1 研究方法、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0-55
    4.1.1 研究方法  50-54
    4.1.2 指标选择  54
    4.1.3 数据来源  54-55
  4.2 江汉平原耕地产出与投入情况的基本统计分析  55-61
    4.2.1 产出指标的基本分析  55-57
    4.2.2 投入指标的基本分析  57-61
  4.3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效率的DEA评价与分析  61-66
    4.3.1 江汉平原耕地利用效率总体评价与区域差异分析  61-64
    4.3.2 典型县市耕地产出与投入平均有效性分析  64-66
  4.4 小结  66-67
5 提高江汉平原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67-71
  5.1 强化全民耕地资源意识,加强对耕地节约和保护的宣传  67
  5.2 完善耕地经营制度,加强耕地管理  67-68
  5.3 优化农业结构,实现耕地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  68-69
  5.4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9
  5.5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业人力资本水平  69-71
参考文献  71-73
致谢  73-74
附录Ⅰ  74-78
附录Ⅱ  78-80

相似论文

  1. 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土壤学,S157.1
  2.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对冬小麦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S512.1
  3. 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提高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S532
  4.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5. 低分子量聚乳酸包膜尿素的研制与缓释性能评价,S145.6
  6. 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S512.11
  7. 丹阳市稻麦复种系统作物生产力与氮素利用效率研究,S511
  8. 太原盆地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与CO2净交换的关系研究,S512.11
  9. 渗灌灌水方法和施氮量对保护地黄瓜的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S642.2
  10. 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水肥利用及农田固碳效应的影响,S512.11
  11. 太原盆地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研究,S541.9
  12. 限水条件下氮肥对豫北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S512.1
  13. 高校教师资源利用效率极其提高途径研究,G645.1
  14. 基于三螺旋的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研究,F224
  15. 公共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F124;F224
  16.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17. 蜂窝网络中基于流量预测的节能关键技术研究,TN929.53
  18. 快递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F224
  19. 胡锦涛耕地保护思想研究,F301
  20. 提高沈阳市科普场馆利用效率对策研究,G322
  21. 贵州省与部分省份科技水平的比较研究,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 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 > 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 > 土地、耕地资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