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浅析承载具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特定物的范围

作 者: 段鲁艺
导 师: 吴国喆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精神利益 特定物 精神损害赔偿
分类号: D9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侵权责任法对侵害物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方面的规定,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物精神利益的损害赔偿问题。笔者一方面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从不同法系之间的规定及其与我国相关制度的差异进行比较,通过演绎和归纳,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对此问题的忽略和不足。但是在法律实务中,该制度既有大众对它的需求,又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提出自己的构想。首先,精神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精神需要的分析,进而将精神利益的内涵、分类、特点、作用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其次,基于对精神利益基本分析的阐述,以传统民法对物的分类为出发点来分析精神利益的载体,再以人对物上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的价值判断为切入点,又以特定财产权为联结点,探寻特定物上精神利益的保护可能性。最后,笔者以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和不足为基础,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借鉴,将特定物的范围细化,认为该制度的构建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的趋势,也是大众对损害救济手段全面、多样的需求。对此,法律应当有所回应,并在各案中对受害人的精神利益损害加以救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9
第一章 概述  9-12
  第一节 研究背景  9-10
  第二节 本文的目的和思路  10-12
第二章 精神利益的含义、对象、特点和作用  12-19
  第一节 精神——精神利益产生的基础  12
  第二节 精神需要——精神利益的来源  12-13
  第三节 精神利益的含义  13-14
  第四节 精神利益的对象  14-15
  第五节 精神利益的特点  15-17
    一、主观性——主体差异性  15-16
    二、客观性——物质依赖性  16
    三、隐蔽性  16-17
    四、易受损害性  17
  第六节 精神利益的作用  17-19
    一、精神利益的存在为物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17-18
    二、精神利益的存在能够引导社会发展  18
    三、精神利益的存在能够对社会的整合起到调节作用  18-19
第三章 承载具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特定物范围的界定  19-32
  第一节 特定物的范围——从传统民法对物的分类的角度出发  19-22
    一、不动产和动产  19-20
    二、消费物和非消费物  20
    三、替代物和不可替代物  20-21
    四、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21
    五、单一物、合成物、集合物  21
    六、有体物及无体物  21-22
  第二节 对特定财产权的界定  22-32
    一、传统民法对特定财产权的初步界定  22-23
    二、传统民法以外的物的意义  23-27
      (一) 物在人的概念里,本应就具有财产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  24-25
      (二) 物不仅仅是财产,还包括“非财产物”  25-26
      (三) 动物(生命物)的特殊性——人与动物之间存在交互性的情感利益  26-27
      (四) 物可以具有人格象征意义  27
    三、负载具有可赔偿性精神利益的特定物的具体化  27-32
      (一) 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物  28-29
      (二) 寄托特定人情感的物  29
      (三) 源于特定人身体的物  29-31
      (四) 源于特定人智慧的物  31-32
第四章 对侵权行为法完善的构想——特定物(特定财产权)受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构建  32-44
  第一节 对侵权责任法中财产权侵权赔偿责任的解析  32-34
    一、赔偿原则——全面赔偿原则  32-33
    二、对侵权责任法第22 条的评析  33-34
  第二节 特定物上精神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借鉴  34-38
    一、各国对此问题所持有的不同的立场  34-36
      (一) 否定的立场  34-35
      (二) 肯定的立场  35
      (三) 折中的立场  35-36
    二、不同法系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36-38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36-37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37-38
  第三节 对我国设立特定物上精神利益损害赔偿制度的构想  38-44
    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发展历史及其局限性  38-40
    二、对特定物上精神利益保护的新构想  40-41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41-42
    四、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特定物上精神利益保护的扩展  42
      (一) 精神损害赔偿主体的扩展  42
      (二)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扩展  42
    五、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特定物上精神利益保护制度上的适用条件  42-44
结语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后记  47

相似论文

  1. 因合同违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研究,D923
  2. 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研究,D923
  3. 侵权法上惩罚性赔偿规则探讨,D923.8
  4.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适用研究,D923
  5. 我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923.8
  6.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923
  7. 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D923
  8. 论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D923
  9. 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问题探讨,D923
  10. 旅游合同关系中旅行社责任之研究,D923.6
  11.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的损害及其赔偿研究,D923
  12. 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D923
  13. 论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D923
  14.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923
  15. 精神损害的国家赔偿制度研究,D922.11
  16.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922.68
  17. 论旅游合同精神损害赔偿,D923.6
  18.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923
  19. 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923
  20. 论精神损害赔偿,D923.8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